等待处理…

三方共舞农业产业化龙头

——农博会前访杨凌

2023年10月26日

走进农科城杨凌,令人眼睛一亮的不是林立的楼宇、似锦的花团、壮观漂亮的街景,而是一座座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各类郁郁葱葱的科技示范园,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慕名而来。11月初,杨凌又将迎来第七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怀着对杨凌的好奇,记者采访了一些企业。

说起农业产业化,几年前的杨凌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有巨大市场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大多依赖从以色列进口。1997年杨凌示范区成立后,有关部门立刻着手自己研制节水产品。1998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杨凌秦川节水公司研制生产出的迷宫式滴水灌溉管,填补了国内空白,各项技术指标均超过以色列同类产品,其市场价格仅为乙方的40%,基本占领了西北市场。见有利可图,以方转而主动提出合作。和秦川节水公司一样,仅三年时间,已经有225家企业注册杨凌,注册资金突破11亿元,其中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10家,开工建设的企业40家,建成投产的企业25家,利用杨凌科技成果23项。这些企业多集中在一些涉农领域,依托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发展起来的,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一定的产业化开发深度。

怎样通过科技产业化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杨凌示范区走出了“公司+农户”的成功之路。西卜村是杨凌较为典型的一个奶牛专业村,但饲养技术落后,经营方式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农民揣进腰包的收入并不丰厚。资金雄厚的金坤实业公司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生物技术优势,在西卜村创建了杨凌金坤生物工程公司,除利用最先进的转基因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进行种畜繁育外,还和周围的奶牛、奶羊养殖户达成协议,由金坤公司提供良种奶牛、奶羊和饲管技术,农民分户养殖,公司统一经营,原来一户一家难以办到的事,公司通过产业化的方式办到了。如今,杨凌金土地特种动物养殖场、杨凌稷圣绿色农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涉农公司,都采取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帮助农民通过养殖、种植走上致富路。

花香自有蝶飞来。近年来,每年一届的杨凌农博会上,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走向市场,有力地促进了西北地区农业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农业的发展。示范区现已在省内的长武、安塞等地建立了11个示范基地,在宁夏、甘肃等地建立了41个科学试验示范基地,示范推广农作物丰产栽培技术1284万亩,经济林果丰产管理技术350万亩,开展技术培训1.51万期,培训农民265万人次,杨凌示范区的产业示范、科技推广已经在西北地区开花结果。

龙头已经舞起,“农”字开始产生效益。采访就将结束,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的领导告诉我们,第七届农博会就是搭建一个把科技产业和市场连接起来的舞台,让广大农民、农民企业家和科学家携起手来,共舞龙头。 本报记者 赵阳

通讯员刘松焘

上篇:没有了
下篇:西安丈八乡殡葬火化率达百分之百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9/30/33539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