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高刘奎,笔者颇感诧异。年仅25岁的他,论职位,是武警西安未央区中队政治指导员,却穿着打补丁的内衣,衣领颜色和其它部位明显不同。论收入,每月几百元足够他一个人花了,却一个子儿、一分钱地硬抠,上食堂总捡最便宜的饭菜吃。再次见到高刘奎,他脸上的气色不大好,战士们七嘴八舌地供出了新鲜事。
高刘奎是湖北人,自小家境贫寒,勉强上到中学被迫辍学。入伍后,对求知的渴望使他挤出时间重温校园梦。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小高参加高中文化补习班,取得了高中毕业证书。在学习过程中,他与西安市未央区二府庄街道办事处的同志熟悉了,得知家住方新村15岁的贾鹏、12岁的贾亮兄弟俩面临辍学危险(他们的父亲贾军校疯了,母亲借口离家出走),小高当即联系学校,决定资助贾氏兄弟读书。别人劝他说算了,你自己什么情况,还顾得上别人,瞧瞧你家,一家老小还指望你呢。小高没有犹豫,他说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不能让孩子再重蹈覆辙。去年8月份,他和二府街办签订了互助协议,负担兄弟俩上完初中的学费。今年春节,武警西安市支队政委丁杏华来未央区中队检查工作,闻听此事,当即从自己腰包里掏出200元交给贾氏兄弟。渐渐地,中队官兵发现了高刘奎穿旧衣、吃便宜饭菜的秘密,原来他时常把兄弟俩接到部队给钱、给物、补习文化课。
资助了兄弟俩,高刘奎并不甘心“罢手”,一有空,他留心报刊、电台上有关失学儿童的信息,有心的他,准备好纸笔,将地址、姓名详细记录下来,然后从每月的工资中挤出钱接济他们。黑龙江省铁力市天红村16岁的女学生隋香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就接到了资助款。有人说,小高手头不敢有点钱,一有钱,他就花在了学生身上,此话不假。小高因执勤成绩突出,上级在今年上半年奖励他500元生活费,他转手寄给了安徽山区的一名失学儿童。两年来,高刘奎先后汇款32次,资助青海、甘肃、湖北、陕西等省区的学生8名,自己却一贫如洗,连寄给湖北老家的钱都是借的,对此,他无怨无悔。
本报记者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