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建军
随着那些所谓的大牌影视名星的“集体缺钙”,不知疲倦地在各类媒介上使出浑身解数,以狂轰滥炸的形式向亿万男女老少消费者“郑重”告诫加钙的迫切性、重要性和必须性,一时间,国人似乎都严重缺了钙,而只要吃了他或她推荐的那个品牌的钙产品,不论你是哪个年龄段的,都会获益无限。但明知就里的人士却在媒体上指责他们是“缺钱”而并不是“缺钙”,因为这些为钙产品大声叫卖的这星那星们,据说是从不补这类东西的。有的明星甚至在电影里天天说他的儿子吃了他推荐的这种钙后这好那好,但经查却出乎人们意料:他仅有一小女,哪来小儿?从中可见,仅听广告就盲目去补这补那,不仅起不了广告宣传中那样神奇的作用,而且这会落得个花钱买罪受的下场。
另外,稍有正常思维的消费者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厂家为名星们支付的广告费动辄六七位数的巨额进项,如此密集的名星广告,该是何等天文数字的广告投入!而这些投入最终还是要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厂方不仅不会凭空出血,而且还要从中牟取更大的回报。这样一来,真正投到产品的资金实在可怜的很,消费者恐怕把大头都投进了广告里去了。
从身体健康角度科学地看,人为地直接补钙并非最佳选择,应提倡合理地改进膳食结构,尽量从天然食品中获取钙,并通过食补使身体吸取所需的钙摄入量。
针对当前全国刮起的“补钙风”,有关专家特别提醒消费者注意:补钙须防七大误区:
误区之一:补钙不能跟着广告走。目前我国居民每日摄钙量为400毫克,营养学会公布的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800毫克,摄钙水平确实相对较低。但另一方面,我国居民摄钙量地区差异很大,并非人人缺钙。
误区之二:在商场、药店摆放的“单光子骨密度测试仪”,只能测人体手臂的尺骨和桡骨,而人体钙流失的主要危害是造成腰椎和胯骨的缺钙,因此这种测试并不准确。
误区之三:必须通过吃钙保健品才能迅速补钙。
误区之四:补钙产品卖得越贵,含钙量越高,吸收率就越高,效果并非越好。
误区之五:对于老年人来说,缺钙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单纯补钙并不能全面防治骨质疏松症,需要从改善膳食结构和服用补钙剂两方面加强钙的摄入。
误区之六:强调儿童也须通过服用钙保健品补钙。实际上,儿童补钙也应以食补为主。
误区之七:补钙首选含维生素D的产品。中消协提醒消费者,慎服大量添加维生素D的补钙剂,服用过量会产生积蕴中毒现象。
针对以上误区,广大消费者应加强对广告宣传的理性思考,平和地看待补钙广告,勿听信某些钙保健品的夸大宣传。提倡合理地改进膳食结构,尽量从天然食品中获取钙,通过食补增加钙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