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四十而不惑”,周建鸿还是在年近四十时才准确地给自己定了位:“我喜欢养猪。”于是他眼睛从此便盯在了长嘴巴、大耳朵的猪身上。那是1996年。
年轻人都喜欢个干净体面,原来周建鸿还是不错的,在一家国有物资公司当员工、干部、最后“官”至有5个人的经理。实实在在的“白领”。
随着风起云涌的市场经济冲击,原来凭“计划”吃饭的部门逐日冷落。1995年底终于关门走人了。他又实实在在的成了一名下岗工人。用他的话说:“我早就不满这种原地踏步的生活,要尝一尝创业的苦涩。”于是便卷起铺盖,只身来到未央区三桥镇赵家堡村办养殖厂,准备“与猪厮守”。
事情都是想来容易做时难。他拿出了自己多年来的“原始积累”和东拼西凑来的几万元开始了他的寻梦里程。当时的赵家堡村荒地上没有人烟,他拾了几块油毡,盖起了一个简易棚做为栖身之地,独熬了一个寒冬与酷暑,每日两个蒸馍一勺辣子,再撒点盐面,喝水用碗喝,吃饭用手抓。衣服好长时间不换,蓬头垢面,赶来看他的妻子戏谑地说他是:“整个一个非洲难民。”
为了这份事业,他几个月未能回城里的家一趟;为了这份事业,他饿着肚子到西北农科院请教专家修改设计方案,下车后连搭个车的钱都没有;为了这份事业,连平时的好朋友也说他有精神病……可是周建鸿硬是在这块荒地上建起了属于他自己的“家园”。
10月15日,在绵绵秋雨中,记者来到西安西郊三桥镇赵家堡采访了如今已是“西安桥堡兰德畜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的周建鸿。
进得猪场来,未听猪哼哼,却有花儿香,赶来迎接的周建鸿,一身白大褂,倒像一位科研人员,他如数家珍地给记者介绍:现在已发展了具有现代化的圈舍12个,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高床网上饲养设备及自动饮水设备;花卉基地有温室大棚8个;有约近十亩的鱼池2个。在养猪圈舍记者看到,体壮如牛的长白、洛克种猪在自动饮水设备上悠然自得的饮用,每个圈舍有排水沟,喷雾消毒及防暑降温、保暖设施。圈舍内粪便经水沟排向化粪池,产生有机肥供花卉使用,产生的沼气,供场内生产和照明用。在每两个圈舍之间有一个鱼池,既进行水面养殖,又对圈舍进行降温,循环综合的利用资源,成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榜样。一派圈里猪儿壮、棚内花儿香、塘中鱼儿跃的农家乐景象。
当问到以后的打算时,他说:到今年年底,实现年产“四个一万”,即:每年出栏一万头猪,一万盆花,一万尾鱼,一万吨饲料。将公司发展成为一个集养殖、饲料、花卉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好一个“西北养猪王”! (龙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