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千年古树与高速公路生死较量

2023年10月27日

文/李作明

一棵1200岁的古树被设计到高速公路的路基之下,当地农民强烈要求改变线路,但未能得到采纳。两年后的今天,高速公路已修到了老樟树的跟前,而现在要改变线路则要蒙受2000多万元的损失,但村民们仍然要依法誓死保护这棵古树……

相持之下,最终究竟鹿死谁手?

唐代大历年间之前,一片浓绿的樟树林围起一个叫岭口的小小村落。一个又一个漫长的朝代和世纪都慢慢地过去了。千年历史的接续在这里最后只选择了一棵高大的樟树——这就是今天仍屹立在浙江省三门县珠岙镇岭口村头的那棵1200多岁的老樟树。

这是一棵不寻常的老樟树。它傲视了千余年中没能奈何得它的任何一场战乱、干旱、洪涝、烈火等其它各式各样的天灾人祸。但在高度文明的今天,一条高速公路却要挥起大板斧砍掉它的脑袋。为此,老樟树与高速路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生死较量……

修路要砍树,农民们强烈要求保护古樟

1998年8月,甬温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实地测绘阶段。8月,有关测绘人员将三门县珠岙镇的路界划定。也是在这个时候,岭口村的农民们发现,村边的那棵老樟树被圈在了路界之内。不偏不倚,老樟树正在高速公路当中。

无疑,这棵1200岁的老樟树面临着灭顶之灾,将被无情地“就地正法”了。

据当地人考证,这棵老樟树在唐代大历年间就有记载,岭口村人对老樟树怀有深厚的情感。而当它面临被高速公路杀头的时候,全村人哗然而动,让村干部向有关部门申请改变高速公路线路,高抬贵手,给老樟树留条活路!

甬温高速公路三门段指挥部的同志说:“这条路线是公路专家划定的,方案不能随便改变。”

村民们几次交涉,都没有说服对方。他们又找到三门县政府,得到了答复仍然是“不能改变原有方案”。

为了找到保护老樟树的法律依据,村民们特意到林业和交通部门先后查阅了《森林法》、《公路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国务院颁布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令法规,并打印出文稿。同时,村民们写出了《关于要求保留千年古樟的报告》。这份报告很快被依次送到三门县政府、林业局、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台州市人大、政府、浙江省林业厅、交通厅、省高速公路管理办等部门。

一场老樟树与高速路的较量全面展开

林业厅下发“批复”,要求保护古树

在这些报告发送出后,三门县高速公路指挥部首先作出反应,向岭口村村民发出“复函”:

…关于高速公路通过岭口村段共有三套方案,第一方案是走中间,也就是现行的方案,此方案占有耕地和房屋最少,只需砍掉村边的老樟树;第二方案是走东侧,因东侧全是山,如果实施这一方案就要在山腰上修起高速公路,这样要多投资近1000万元;第三方案是走西侧,这一方案要动迁许多户居民,增加投入几十倍……因此第一方案仍是最佳方案…

岭口村民说:“占我们的地,占我们的房子,没说的;但要砍这棵树,办不到!”村民们派代表去杭州,到浙江省林业厅上访。

就在这之前,三门县政府已就此事打了一个要求砍掉古樟树的报告。

1999年2月,浙江省林业厅就三门县政府要求砍伐古树的报告作了批复:古樟树是宝贵的财富,按有关《森林法》的规定,任何人和单位都不得砍伐……

一时间,岭口村民们欣喜若狂。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更严峻的较量还在后头……

村民刻碑护树,林业厅又两次驳回砍树的请求

岭口村终于恢复了以往的平静。但是,这种平静只维持了几个月的时间。

1999年5月,三门县政府再次向浙江省林业厅发出请示报告,仍然要求实施第一套建路方案,砍掉老樟树。收到这份报告后,浙江省林业厅的三位同志来到岭口村,准备就这棵古树的砍与留问题,与村民们开一个座谈会。这时,三位同志惊讶地发现,在这棵几个人才能围抱起来的古树前,立着一块一人多高的石碑,上面镂刻的几百个拳头般大小的文字。这些文字不是别人。正是林业厅那份制止砍伐古树的“批复”文件:“……一,古树名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经调查,你县珠岙镇岭口村的该株大樟树确属罕见的千年古树,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村民们说:“大家凑了400多块钱,雇村外的石匠刻了这块石碑,抬了半天的时间运过来,立到这里。咱们人在,碑在,老树就在!”

三位同志为农民们这种护树的精神深深感动。

座谈会上,村民们强烈要求高速公路改变方案,保住古树。他们说:钱可以挣来,古树可就一个,砍了就永远也没有了;公路的线路不是法定的,而古树却是受法律保护的!

不久,林业厅第二次向三门县政府下发有关保护古樟树的文件。但是,此时高速公路已按原定方案开始建设……

有人要求林业厅收回文件……农民向省法学会求援,“挪树”方案应运而生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但岭口村日日夜夜都不能平静,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议论着保护古樟树的事情。

老樟树依然昂着头,与从远处修过来的高速公路遥远地对峙着。

三门县高速公路指挥部的一位同志说:“这棵老樟树,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三门县经济的发展!”

不久,有人向林业厅打来电话,要求林业厅收回下发的关于保护古樟树的文件。林业厅的同志回答说:“收回可以,但请拿出国家政策或法律的依据!”

对方一时语塞。

新时代的农民已是一种带有现代文明色彩的崭新形象了。他们将古樟树的事情反映给浙江省法学会,请求法学会讨论:古樟树该不该砍。

法学会的专家们对岭口村农民保护古树的行为给予声援…

砍树,不合法,也不合情,更何况村民们坚决不答应;不砍这棵树,就意味着改道,也就意味着要多拿出1000万元的资金。何去何从,都是左右为难。

在这种情况下,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试图用新的方案解决这一让人头疼的事情:把老樟挪走,让它给高速公路让道!

村民极力阻止,“挪树”行动最终流产

2000年3月,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特意从杭州市拱墅区园林处请来两位林业专家,到岭口村实地考察“挪树”事宜。

两位专家对古树本身和这里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了认真地考察和细致地分析。之后,他们认为要挪这棵古树,成活的可能很小。原因如下:第一,树太老,树心早已朽空,不便挪;第二,古树根部不是软土,而是岩石,挖掘困难,保证不了根系;第三,即使能挪,也要砍下大部分树枝,老樟树定是面目全非;第四……

总之,专家的结论让人失望:成活可能性不大:人挪活,树挪死!

但是,三门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挪树的决心已定。

与此较劲的是,岭口村农民坚决不答应。

2000年4月初的一天,高速公路指挥部请来一家地质勘探公司的专业人员和有关工具。大吊车、大卡车共三辆,一路冒着黑烟向岭口村驶来,准备将老樟树挪走。

“挪树”行动很快遭到了岭口村农民的极力阻拦,这一行动很快陷于瘫痪。

缰持了两天多之后,大吊车和大卡车撤出岭口村……

160万买不下无价古树,国家林业部门指示:保护古树!

从此,爱树如命的岭口村农民们开始在老樟树下轮流站岗放哨,时刻保卫着这棵和他们“相依为命”的古树。

而这时,高速公路正日夜不停地加紧建设,向老樟树步步逼近……

老樟树在村民的保护下毫不畏惧。

6月,又一个新的方案酝酿出来。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要向岭口村出价160万元,作为砍掉老樟树的补偿资金。但是,岭口村的村民们表示:要树不要钱。

近日,国家林业局、全国绿化工作委员会下发文件,要求保护古樟树!

在现场,记者看到,高速公路的大桥已经修到了古樟树的跟前。“生米做成了熟饭”,而这时要改变线路已不是再多投入1000万,而是2000多万了!

据悉,许多专家正在设法用更好的方案协助交通部门保住这棵古树。令人深思的是,这场千年古树与高速公路的顽强较量,不仅仅是一次有关法律与经济建设的交锋,更是一次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无情碰撞……好在今天这棵奇异的千年古树已有望得救了——那么,让我们一起等待它的好消息……

(说明:高速公路已修到了古樟树的跟前。 李作明 摄)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10/2000102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10/27/34115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