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文
现代社会商机处处,坑蒙诈骗也无处不在,以“文字游戏”蒙人尤其可恶。然而,由于商家“有约在先”,只因你理解错误而受害,所以受骗后很难讨个“说法”,大都只能,“哑巴吃黄莲”,自认倒霉。
一、买一赔一 一般的顾客(尤其是中年妇女)对花一份钱买两份货这样的美事大都不会轻易放过,因而极易被商家蒙骗。某商场长年经营不景气,遂打出“买一赠一”的牌子,顾客果然趋之若鹜,只等交了钱领了货才知道买的是标价60多元的化妆品,赠的却是一块仅值4元多钱的香皂。再到别的商场一看,同样的化妆品标价不足50元。可明知上当,却无奈商家有言在先:“奉赠买卖,概不退货!”顾客上当受骗还要承担“白拿”的名声,令人哭笑不得。二、以旧换新近两年,街头手表“以旧换新”颇为“疯”行。乍一听,似乎是“天上掉馅饼”,可内行人却不难发现顾客送出的旧表在商家眼中不值分文,近乎白送,而换回的所谓“新表”只不过是商者用回收的旧表零件组装而成,套以新壳,其实根本不新。最近一段时间,以旧换新的花招已蔓延至彩电、冰箱、自行车、洗衣机等多种行业。
三、十点利前几年,“十点利”在中国商界颇“风光”了好一阵,然而,后期变种却让我们领略了商家的“高招”;所谓“十点利”,并非利润是进价的10%,而是零售价的10%,商家纯赚远非10%。
四、拆迁甩卖,“十点利”疯行以后的清仓削价徜徉街头,“滴血甩卖”“削价销售”的牌子无处不在,细看其原因不外乎“门面租期已到”、“店铺面临拆迁”之类,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幌子,是商家骗人的噱头。我们常见有些因“租期已到”而清仓甩卖的店铺竟然一年四季不换牌子。如此骗术在交通要道屡见不鲜,过往旅客却免不了会成为“冤大头”。
五、优惠20元钟某出差处地,在街面打的。问好路,谈价钱,司机倒也爽快:“看你象个爽快人,咱给你优惠20元!”钟某没便多问,坦然上车。车到目的地,司机对钟某说:“原价320元,给你优惠20元,你就给300元吧!”钟某刚想辩解,可一看车后坐着两个流气十足的青年,只好自认倒霉,硬着头皮付了300块钱的“学费”。
六、每人30块退休老教师郑某趁体力尚好外出游山。行至半山腰,体力不支。因不甘半途而废,遂改坐“滑竿”。抬竿人明码标价:“乘坐滑竿,每人30元”,郑老觉得并不太贵,便欣然搭坐。中途。“路遇”两个青年换抬,及至山顶,4个要郑老付款120元,理由是:每人30元,4人抬竿应该120元。郑老一听几乎晕倒。他万万没料到自己教了30多年的中学语文,退休后竟被几个毛头开了个“每个30元”的国际玩笑!
七、巨奖酬宾某知名饮料为了促销打出“巨奖酬宾”广告,宣称集齐印有“祝、君、中、奖”四个字的瓶盖可获奖8万元。某公为了中奖,两个月内发动全家猛喝该饮料近十箱,集了“祝中奖”瓶盖若干,却唯缺“君”字。后来看了报纸披露文章,方知厂家根本就没印“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