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保暖内衣大战狼烟四起市场亟待套上“紧箍”

2023年10月27日

眼下,保暖内衣被炒得沸沸扬扬。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成了“保暖内衣一族”的天下,当红明星韦唯、赵本山、葛优、马季以及一些天晓得是谁的麦克尔、玛丽等外国“友人”频频出场,“××”“××”等品牌轮番上阵,铺天盖地。走进商厦,扑面而来的就是什么双保暖、超保暖、超导温;推销先生、小姐准会向你推荐诸如“纳米技术”“远红外波段”“莱恩”“莱卡”“生态棉”……

保暖内衣的确给原本平淡的冬季服装市场注入了生机。早在几年前,这种功效“非凡”的御寒之物便大受消费者关注。“第一代保暖内衣”用丝将两层厚棉料织在一起,棉的面料中间夹有纤维,中间有空气形成保暖层,后来将纤维换成了薄膜、涤纶絮片等保暖材料,但由于透气性差、易起球、起静电等问题,很快便遭淘汰。“第二代”开始采用美国专利技术,在针织面料中间夹纤维层形成保暖层,与第一代比具有不起球、不抽丝、透气性好的特点。“第三代”便是如今市场上流行的“丝普纶中空纤维”“复丝回环专利技术”“生物医学远红外超微粉”之类具有各色神奇“功效”的保暖内衣了。

资料显示,今年是保暖内衣市场竞争激烈的一年。据了解,仅仅在1998年,全国保暖内衣市场还只有10多家企业在那里竞争,市场实际销售量300万套左右。到了1999年,生产企业就已经发展到了近70家,销售量猛增到800万套,而今冬明春保暖内衣

市场上有600多家企业在厮杀,预计销售“可达3000万套”。丰厚利润加上乐观的估计,让众多企业奋勇向前,一场保暖内衣大战燃起硝烟。不少商场都在醒目位置开辟保暖内衣专卖区,有的甚至在街头闹市大摆擂台,张贴广告招牌,利用推销先生、小姐展开攻势……

这几年,各种各样的产品大战屡见不鲜,哪种产品市场上好销,大家便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市场容量。纵观这场保暖内衣大战,手法与其它产品战如出一辙。特点之一:打广告战。生产厂家为了抢市场不惜血本争着“烧钱”,据说已有10多家企业的广告投入在2000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亿元。一时间,报纸、广播、电视甚至网络里都有保暖内衣的影子。然而,有时候过量的宣传往往会适得其反。想想看,成本不足百元的保暖内衣要价不低于200元,这里面含有多少广告费势必令消费者生疑。特点之二:打科技牌。内衣所用的原料越来越神奇,从最初的金属棉、三保暖,到目前的远红外、负离子、纳米,以至中空纤维、白金纤维等;内衣的功效越来越神奇,最初仅为保暖,如今抗菌、健康、环保、吸水、导湿、抗静电、除臭、降低血压、提高睡眠乎成了万能保健品。然而,一拥而上的保暖内衣都打着高科技,反倒让人怀疑其高科技的真实含量。特点之三:品牌众多令人眼花缭乱。仅以××棉、××绒、××人命名的就几十种之多,恐怕连专家都分不清它们的不同,更别说消费者了。据新华社的消息说,上海市面上同时出现了6种“南极人”,非仿造也非假冒,消费者面对这些外包装极其相似的“南极人”,又能知道该选择什么呢?

保暖内衣的效果到底如何,穿在身上才知道。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几位穿过保暖内衣的消费者。退休干部刘先生说:“穿在身上就是暖暖的,挺不错”。西安高压开关厂李先生却说:“刚穿上确实觉着暖,后来就没感觉了”。一位姓刘的女士则气愤地回答:“都是广告上吹的,和羊毛衫差不多,花了近300元,真不值”。至于厂家宣称的什么“高科技”功效,许多消费者都说“不相信”。

据有关人士透露,保暖内衣目前尚无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现在的各品牌多通过所在地的省级质检机构检测,还有相当一部分使用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由于缺乏国家统一标准,有关部门也难以对其进行性能的检测。有不少知名品牌甚至连商标也没有注册,这难免就给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可乘之机。可见,这种混乱无序的保暖内衣市场亟待权威部门尽快完善、规范相关政策,使其走上良性竞争的发展之路,也使消费者能明明白白地放心消费。本报记者 刘公望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专家呼吁:尽快制订保暖内衣产品质量标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11/06/34147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