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到某合资企业学习回来说,在那儿的职工如果患了病,就可以离岗休息,待身体康复后再上岗;若职工遇到“头痛脑热”之类的小病,企业便减少其工作量。对此,那家企业的领导是这样解释的:如果员工的身体不适,再让其满负荷工作,一来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不利,二来员工带病坚持工作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无独有偶,日前看了这么一则报道,说的是上海某企业一名职工因长期加班加点,过度疲劳,积劳成疾,最后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为此死者家属将该单位推上了被告席。
一方是自己的职工患病或身体不适,厂方主动让其休息或减少其劳动任务,一方却是不顾及职工的身体健康,随意延长职工劳动时间,迫使职工长时间加班加点,终使职工累死在工作岗位上。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导致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现在有个别少数企业在管理工作中,不注重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不注重让职工开动脑子去巧干,一味地只强调让广大职工埋头苦干,仿佛只有如此,才被视为爱厂敬业,被视为尽了企业主人翁的责任。在这些企业中随意延长职工工作时间者有之,让职工无休止地加班加点者有之,甚至职工患了病,请假要求休息,管理者还以生产任务忙、生产人员紧等理由迫使职工继续工作。这种粗放式的管理,这种只把职工当作会说话的机器的做法,严重地侵犯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人吃五谷杂粮,感冒发烧患病再所难免。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当职工遇到生病等困难时,应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心,只有这样,职工们才能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关怀和组织上的温暖,进而,使企业一份爱换来职工爱厂的十份情。近年来,伴随企业内部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许多企业在强化管理、严格管理等方面制定的“硬”办法,条条框框着实不少,但就如何以情感人,靠情感“软”管理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工作积极性方面还显不够、办法还不多。窃以为,如果每个企业都能注重在严格管理同时,多一些情感管理,这样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安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