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2023年10月27日

文/李朝晖

来英国之后,对我感触最深的事情之一,便是那一道又一道的门。

无论是在学校,机关,也不管是小楼,大厦,但凡有人居住,生活,工作的地方,每幢建筑物内都有着一道又一道的各式木门,铁门,玻璃门。比方说,在约克大学古季克学院里,如果你要从大门口去位于二楼的电脑教室,那就要先推开边上嵌有学院名牌的头道门进来;然后上楼再推开一道门,进入二楼走廊;继而再推开三道门,进入学院办公区;在挨个走过院长,副院长秘书们的办公室后,推开四道门,出来后才见到电脑教室的厚重木门;过了这道厚门,还有一道门,这才算进入你要到的电脑教室掐指算来,前后一共竟要通过六道门之多。再比方说,我有一位英国朋友嘉芙莲女士,她的家应该是典型的英国小康之家,构造也是一幢普通的小楼,内涵无数的大门、小门。使人从进门伊始,就要出这个门,进那个门;上楼进门,抬腿出门。

问及有关人士,大致得到以下几种解释:

其一,从建筑学上讲,如此设计,是出于防火减灾考虑;

其二;从社会学上讲,是尊重人权,保护个人隐私的体现;

其三;从校方来讲,是表现一个泱泱名校大家风范的机会。

笔者一不懂建筑学,二不谙社会学,更无从揣摩人家校方的动机,只是同情那些初来乍到者,不知他们是怎么走出这些迷宫一样的门的。由是,我却又有了一些其他关于门的遐想。

人生自打娘胎里出来,滚滚红尘几十年,风风雨雨大半生,其实不也就仿佛是在进这个门,出那个门吗?进对了门,也便避免了许多挫折与烦恼,也许你就可以因此而春风得意,终生无虞;但是,“师傅引进门,修行靠各人”,先入其门者,也不一定就遥遥领先,自身不努力,自恃早慧,也许就会有“龟兔赛跑”中“狡兔”的追悔和遗憾了。进对门总是幸运的,那些入错了门抑或过其门而不得入者,有时一生追求经年,到头来却是一个美丽的错;然而生命又不能给我们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代价就实在太沉重了。可是要想进对门,或者接二连三地进对门,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多的人在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得到“先入其门”者的帮助与指引,以少走弯路和节约时间,用最快方式达到目的。如果自视清高,自命不凡,自缄其口,从而懵头涨脑地独自在里面乱撞,其结果或者是用别人几倍的时间和代价才进入最终目标,或者是碰了个头破血流,落荒而出,重新回到门口,开始一个不得已的再探求。最可怕的是那些固执的刚愎自用者,他们的结果,大多令人惨不忍睹,对自己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处。无论是事业,婚姻,还是别的什么行为,归根结底,我们都是在门与门之间寻寻觅觅,走走停停罢了。由于门太多,或者说同一目标却生出太多的门来诱惑,所以我们红尘之中的凡夫俗子,才又有了渴盼智者教诲的需求。然而这就又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信仰困惑和危机。面对各种各样的主义,圣灵,到底哪一个才会将我们引入欲望之门中的“伊甸园”呢?这的确是一个复杂而又困难的抉择。有时甚至需要我们在深重的打击之后才有痛苦的答案。我看过传教士葛培理在香港布道的录影带,印象最深的是他讲解要信奉上帝时,那句高亢的“我就是门”的震撼,还有随着这句名言之后,成千上万与我一样浸濡孔孟之道的同胞在霏霏细雨中走向上帝的感人场景。是啊,在这短暂的一生里,我们要走过多少路,开启多少门?我们当然需要“芝麻开门”的秘语,这种梦想是从孩提时就萦绕在心了;可是,真的有这种万能的秘语帮我们打开人生之中所有的门吗?

看来,我又面临打开一扇厚重的人生之门了。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11/2000110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11/07/34155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