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征战沙漠 竞风流

——中铁一局三处榆靖高速公路施工纪实

2023年10月27日

在陕西北部的明长城脚下,曾经是边塞要冲、战火连绵的横山县境内,一望无际的毛乌素沙漠上,古老而沧桑。

公元2000年,进军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响彻榆林大地,使这片荒凉的沙漠焕发了勃勃生机,位于无定河畔百余公里长的大漠上,彩旗猎猎,车水马龙,一场史无前例的战役——榆靖高速公路建设,在这里打响。

榆林至靖边高速公路,是中国第一条通过沙漠地区的高速公路,全长115.918公里,总投资17.6亿元人民币。中铁一局三处经过激烈竞争,中标承建榆靖高速公路N5合同段5678万元工程,与数十家施工单位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沙漠上建设高速公路,在中国是前无古人的壮举,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捷径可走,它将为中国今后在沙漠地区建设高速公路探索路子,取得经验。为此,三处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精兵强将,投入上千万元的先进机械和实验设备,要求项目部一定要干出精品工程。队伍进场后,处总工程师权县民深入现场办公常达三个月之久;处长杨育僧、处党委书记雷观记、处工会主席罗建军、副处长李桂林、马秉德等处领导先后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沙漠路基施工是N5合同段的施工重点,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古长城沿线风沙区,以波状沙丘沟壑为主,最大沟深达40米,地质基软易陷,由于沙漠地区特殊的气侯条件及风积沙无粒聚集性的特点,为施工带来相当难度。

为熟悉和掌握沙区路基施工的方法和程序,确保沙区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他们首先搞了块“试验田”,选择了地质条件,路堤填料及断面型式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成立了填沙路基试验小组,现场指导、记录、分析,在实践中总结出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技术、工艺、机械组合及优化施工组织方案,为沙漠路基施工积累了重要的数据和经验。省公路局领导视察后,高兴地说:“干得好,你们的成功意义重大!”

郭家沟大桥和黑水沟大桥是该标段的难点工程,宽为26米,梁为后张法预应力箱型梁,长度分别为40米和30米,40米箱梁在陕西是首次采用;118根钻孔桩总长3278延米,钻孔桩最深为47.5米。为克服流沙层和地下水发育给钻孔带来的施工困难,他们采取沉管法和现浇砼护壁挖孔,保证了工程进度。截止目前,该标段已经完成产值1100万元,路基施工已完成80%;桥梁施工已完全铺开;整个工地已形成大干的高潮,

在狂风呼啸的茫茫沙丘,有一种非常奇特的自然景观:棵棵树根裸露在外,任风拔,任水竭,它们的根须仍深深地、紧紧地“抓”住大地,显示出一种不屈不挠的坚韧。

中铁一局三处榆靖项目部的将士们,正像这些棵棵裸露的苍劲树根,扎根沙漠,奋力拼搏。

沙漠上筑路,不但技术施工难度大,刚进场时,生活也是空前的困难:茫茫沙丘,无水无电又无菜,职工们白天照常工作,晚上要到几里外的沟下挑水,点油灯、烧材火、下挂面、啃方便面,有时一天到晚只能喝一顿稀饭。如今提起挂面方便面,工人们就没胃口。

该地区由于受极地大陆冷空气控制时间长,一年中有半年风季。大风刮来,天昏地暗,戴着防沙镜,沙子还是一个劲地往眼里钻;打了饭赶紧往衣服里揣,可吃起来仍是满嘴沙;酷暑季节,每个人都晒脱几层皮,沙子灌进鞋子里,走不动,只好脱掉鞋子光脚走,沙子把脚烫得难以忍受。工人们却风趣地说:“烫沙可以治脚气,饭里带沙能消食”。

当地有句民谣:十月太阳碗碗里转,好婆姨做不下三顿饭。形象地概括了当地气候日短夜长,冬季长达4个月的特点。为在有限的施工期内加快施工进度,职工们争速度、抢时间,每天工作长达十多个小时,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艰苦的施工环境,超长的工作时间,职工们毫无怨言,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理部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在工作中埋头苦干,工作之余挑灯夜战,坚持学技术、报自考。试验室今年才分来的两名女大学生,问她们苦吗,她们说不苦,比想象的要好得多;问她们生活枯燥、单调吗?她们说不,每天晚上看看书,或在电脑上做做资料,很充实。如果不是深入到工地,不是到职工们中间,你绝不会相信。

榆靖项目部的职工们,在超时工作、抓紧“充电”的同时,还为当地村民无偿填沙造田130余亩。

泉有源、树有根。职工队伍这种乐观向上、进取拼搏的精神,来之于中铁一局三处各级领导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生活的关怀以及工作环境的提供与创造。

进入新的工点之前,以市场形势、工期质量、安全效益以及思想观念为内容的教育首当其冲,为干好榆靖高速公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他们将关心职工生活、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为职工购置了4套卫星地面接收系统,8台电视机,4台VCD,数百册名著、杂志和技术书籍;建立了职工消费合作社,有条件的地方还建起了羽毛球场和篮球场;后勤工作紧紧跟上,周有食谱,荤素搭配,保证中、晚餐不少于三个菜。项目部各队实行队务公开,物资采购、工资分配、食堂账目等定期向职工们公开,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最让职工感到高兴的是,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努力为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已在全处上下形成共识。今年刚分来的渭南铁路工程学校毕业生黄文艺,提起领导对他们的关心,就滔滔不绝。他说,领导在各方面都向技术部门倾斜,凡是技术部门需要的,能配备的尽量配备,对此,他们心里感到特别欣慰。

小两口李红福和周湘红,都是项目部的技术骨干,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一对红”。领导的关心和器重,使他们甘愿放弃都市生活,将6个月的孩子放在甘肃老家,双双来到大漠,为榆靖公路建设施展才华。周湘红说:“我刚调来三处时,怀着孩子,没有房子,领导知道后,马上为我们解决了一间过度房,现在又给我们分了一套两室一厅。这对我们才参加工作4年的年轻人,是做梦都想不到的。”李红福说:“处领导对我们技术人员这么关心爱护,我们再苦再难心里都是高兴的。”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各级领导对职工工作和生活的关怀,使他们中潜在的巨大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喷发而出。技术部只有4人,白天都在工地,晚上回来整理内业资料,一干就到凌晨二、三点;见习生沈忱,为保证工程质量三天三夜盯在工地没回来;今年21岁的机械技术员吴浩,工作勤奋、扎实认真,将机一队十几台价值上千万元的施工机械管理的井井有条,发挥了机械效能。在三处承担的N5标段,广大职工没有8小时工作制的概念,需要干到什么时间,就干到什么时间……工地所到之处,机声隆隆,彩旗飘飘,标语醒目,材料整齐,整个施工现场管理有序,气势壮观。在创“三优”文明和“创优争先”活动中,被榆靖高速公路管理处评为“文明工地”,两次受到奖励。

近年来,在榆林地区开发出丰富的煤、油、气田,然而,公路交通的“瓶颈”,严重制约着能源运输和经济的发展。榆靖高速公路,是榆林能源重化基地及生态农业示范区联接省会西安及周边省区的主要干线,对完善陕西乃至全国公路网结构及带动当地脱贫,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为加快公路的建设,榆林市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首的榆靖高速公路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建了榆靖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管理,沿线各县(区)设立了工程建设协调机构,负责辖区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工作。

据榆靖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薛生高处长介绍:为确保工程质量,我们积极为施工单位保驾护航。与省上有关科研单位联合攻关,做出了5公里路基试验段。同时加大对监理队伍的管理,建立管理责任人和现场责任人制度。组织专家深入工地检查咨询。对施工环境的保障,做到随叫随到,并保证资金的落实。

由于高管处扎实细致的工作,给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与进度。

经过陕西公路建筑市场几年来的搏击,在中铁一局三处已经形成了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造就一支队伍,培养一批人才的良性循环。刚刚组建不久的三处榆靖项目部的领导班子,团结协作,配合默契,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今年51岁任项目部经理的王保善,是在三处“土生土长”的工程技术干部。近年来,先后曾承担过宁波招宝山隧道的投标、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干过宝山高速公路和宝天公路李家山隧道。这次来沙漠施工,是被甲方指名点将而来。他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症,可他从未因身体的原因耽误过一天工作。榆靖高速公路管理处领导说:“在榆靖公路全线,王保善是项目经理中坚守岗位最好者之一”。他在工作上的信条是:人只要认真地去干事,就一定能干好。人与人的能力差别并不大,差就差在“投入”上。正是这种投入,使他曾获得中铁一局革新能手称号和招宝山隧道省部级科技进步集体二等奖。这种“投入”,被许多个体老板看好,纷纷以月薪五六千元的高价来“挖”他,可他说:“我的才能是三处给的,我要回报三处!”

担任项目部党工委书记的安新宁,今年35岁,孩子两岁时就去内昆线工作,处里一纸调令,从内昆线直接奔赴榆靖,如今孩子已5岁,但他这个当父亲的仅和孩子见过三次面。在他的办公室里经常找不到他,他是扑下身子钻工地,与工人们打成一片,职工都把他当朋友,什么心里话都愿给他讲。进入榆靖工地后,他围绕施工生产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创党员先锋岗、建红旗责任区”等活动,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先后被授予局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和陕西省2000年“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正是这样一个具有人格魅力,懂技术、善管理,富有朝气的领导班子,带领广大职工团结奋进、吃苦奉献。中铁一局三处项目经理部以其严格的管理和科学的态度在榆靖高速公路建设中已崭露头角。他们的队伍是过硬的,他们干出的工程是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他们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风流群体。

他们所承担的沙漠高速公路N5标段,将成为毛乌素沙漠的永久丰碑。 (段龙平 杨令青)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11/20001115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11/15/34189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