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厂家别用广告用语懵人

2023年10月27日

编辑同志:

时下,只要打开广播、电视随时都可听到看到保健品的广告。可有些厂家却置规范广告用语的广告法于不顾,随意滥用禁止使用的词语,以致广告宣传存在不少弊端,严重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任意夸大功效。一些保健品被冠以“神”“魔”“特效”“超效”等定语,把其产品吹得神乎其神,成了可以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虚登用药效果显著的病例。不少保健品广告虚登一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消费者,说其用后效果如何如何好等情况,蒙骗消费者,这种拉托的作法也是“广告法”中严禁的。笔者曾是位受骗者。一次,我从陕西电台上听到黑龙江东方医疗器械厂生产的“东方神镜”,可治青少年600度以内的近视眼。当时正上高二的儿子是300度近视,顿时感到是喜从天降,便和儿子花了300多元买了一台“东方神镜”,回来后儿子按说明用了3个疗程未果,才知上当受骗。价位离谱。一些商品只要沾上保健品二字,都身价倍增。保健品现在是五花八门,帽子、枕头、眼镜、内衣应有尽有。一盒净重15克保健茶58元,这种天价只能是吓跑消费者。

广播、电视、报刊是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介,是沟通保健品厂与广大消费者之间的重要渠道。在承揽产品广告时,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职能,要对消费者负责,严把广告用语关,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富平县长春乡三里堡张双德

上篇:保暖内衣行业标准有望出台
下篇:商家设圈套宰你没商量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11/16/34191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