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对一省级特困地区进行扶贫已有5年之久,然而那里至今却景象依旧、改观甚微。是该单位扶贫措施不力、方法欠妥?是当地群众不乐意接受帮扶?经了解,得知一方是热忱满腔一片诚意,一方是热烈欢迎感激不尽,不想双方的这种“热”却被一种“冷”隔住了。这种“冷”阻力就是当地一些主事要员对扶贫大事的淡漠和不重视——他们无心在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长期扎根厮守,终日想的是如何逃离苦海另谋高就,据说5年中这里的一二把手就换了三届。难怪有项初投资300万元的建设项目,至今投资额已达1000多万却仍是“八字没一撇”。
国家的专项拨款,联手单位的鼎力扶助,对贫困地区来说只是一种外力,要彻底改变贫穷面貌关键还在自身。在于如何利用外界力量使自己站起来,跑起来、强起来,因而领导层的正确决策统筹便至关重要。而像前文所言的那些头儿们的心不在焉和走马灯似地调换,又怎能谋好其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无疑,这种人为的阻力,必然导致扶贫工作的事倍功半甚或徒劳无功。因而,加强贫困地区干部的思想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树立其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信念当是件大事要事。惟如此,脱贫致富的良好愿望才不致成为一纸空谈。
(马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