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里
宝鸡北首岭遗址陈列馆日前对外开放,为人们了解宝鸡地区神农炎帝时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新的窗口。
北首岭遗址是我国黄河流域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村落遗址,它位于宝鸡金陵河西岸台地上。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6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达4米以上,为早、中、晚三期,距今7100年到5600年,时间跨度1500年。它清晰反映出宝鸡地区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繁荣文化。
新中国建国之初,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先后7次发掘,共清理遗址4700多平方米,发现房址50处,墓葬451座,出土陶器、石器和骨器等近6000件。
在陈列馆里,那石铲、石斧、石磨盘等,磨制精细;骨针、骨镞,骨质项链等,已经相当精致;而陶碗、陶盆、陶壶等,已见其制陶水平之高。双联釜已很有科学原理,陶尖底器制做精细,与西安半坡遗址中的此类物品相仿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鸟衔鱼纹壶、船形网纹壶、陶器人头像这三件陶器,是史前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讲解员高爽、李瑞红还说,在中国,龙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之物,其实,龙凤之形,正是从新石器时代的鸟衔鱼纹壶演化而来,鱼成龙,鸟便化凤了。
北首岭遗址在我国原始社会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1956年就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宝鸡740多处仰韶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陈列馆分南北两院,南院为保存37具先民骨架的墓坑遗址陈列,北院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房址。
为使现代人更好地了解六千年前的宝鸡北首岭人,陈列馆采用了出土文物与背景相结合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表现了先民的生活状况。陈列从构土筑木的聚居住所、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设网张罟的渔猎活动、细磨精制的石器陶器、炎麻索缕的编缝纺织,至平均分配的公社生活、民主平等的成员聚会、只知其母的对偶婚姻、血缘牢固的氏族制度,共分9个部分,展出文物200多件组。同时还辅展当代原始部落的风情图片,古今中外相对比,更增强人们对原始社会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