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着制作精美的奖牌,几个金光灿灿的大字映入眼帘:黄宏显同志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首届“陕西省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面对突如其来的褒奖,老黄的心却沉甸甸的,全然没有往日获得“全国质量管理推进奖”、“铜川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时那份由衷的喜悦。
像那苦孩子一样出生于贫困家庭的老黄,永远忘不了自己所经历的那些苦难日子。父亲是1949年从河南逃荒到陕西白水煤矿的,后又靠拉架子车,在火车站给人抬煤谋生。母亲没工作就忙家务,揽点零活干,直到积劳成疾,因心肌梗塞而去世。每当想到这些,老黄就心如刀绞。当他经济状况稍有好转,每当看到别人在苦难中就感同身受,只要求到他头上,一定倾囊相助,尤其是那些边远山区穷人家辍学的孩子。
1997年春节前,铜川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到耀县庙湾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黄宏显和妻子董改娣随同前往。当来到三政村村民孙杜锁家时,大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冬腊月,炕上仅铺着一张烂席,严重残疾的孙杜锁与两个孩子——11岁的孙海涛、9岁的孙涛衣衫褴褛,蜷缩在炕头。经询问得知,孙杜锁夫妇都是残疾人,前几年,家里开的门市部遭盗,加之买三轮车贴赔,孙家拉下饥荒。在孙涛兄弟俩五六岁时,孙母嫌家贫寒,跟他人出走落脚河南,残疾的孙父既要耕作12亩薄地还债,还要抚养兄妹3人上学,日子过得十分艰辛。家里能变卖的都卖了,连几十元书本费都拿不出来,兄弟俩只好辍学,给别人家放羊、放牛混口饭吃。年幼的妹妹孙海玲也只好寄养在亲戚家里。饥寒交迫的孩子哭诉着:我们要吃饭,我们要上学!
望着孩子祈求的目光,听着滴血般的呼唤,黄宏显夫妇的心被刺痛了。他们商量后对村干部说:“我们每月供给一袋面粉,解决这兄弟俩的吃饭问题”。并当即拿出360元钱作为俩孩子前半年的生活费,又给两个孩子购买了书本、文具等学习用品,送去了御寒的衣服。两个孩子重新背上书包,走进了企盼已久的学校。
从此,黄宏显一家时常惦记这俩孩子的温饱和学习,一有时间便到乡下看望孩子嘘寒问暖,像慈祥的家长关心着孩子的成长。每年春节,他们都要把两个孩子接到家里过年、吃团圆饭,带他们到公园去玩,到市场购买孩子爱吃的零食和学习用品、衣服等,看着孩子们穿着合体的新衣、灿烂的笑脸,老黄一家人也欣慰地笑了。
老黄乐于助人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但每当谈起他关心帮助未成年人的义举时,他总是诚恳地说:“大家都是工薪阶层,钱都不富裕,希望我们的国家能早日富强繁荣,愿人人都能为他人的痛苦和困难献出一片爱。否则,就是有一百个我老黄又能有多大的能量?” (胡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