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和减员增效、企业破产力度增大,下岗、失业职工数量有所增加。记者在部分企业随机采访中发现,下岗职工中有的根本没有参加养老保险,有的则在下岗之后中断了养老保险。其中中断养老保险的群体受年龄影响很大,愈是年轻人自我保障意识愈差。
据调查分析,下岗职工之所以未参加养老保险或停保,有以下原因构成:
1、企业改制使职工流向变得复杂多样,而针对下岗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方面目前尚没有可操作的文件出台。职工下岗之后有的停薪留职、外借、外聘,有的买断工龄,自谋职业,与原单位保留劳动关系,也有进入托管中心待岗及失业的等。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下岗职工中断养老保险呈上升趋势,其养老保险就难以得到保障。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扩覆工作深度不够,征缴手段不健全,造成下岗职工养老保险跟踪不到位。下岗职工离岗再就业时,所在企业无视国家政策,不为职工办理转养手续,或者下岗人员没有随同新企业续缴规定之内的养老保险费,致使社保机构帐户办理中断,又无力追查下岗职工现有身份,养老保险费停缴现象由此产生。
3、社会保险意识落后。一些企业法人代表短期行为严重,只顾眼前利益,不管职工的养老等基本权利。下岗职工自身保障意识较差。下岗职工因生活困难,无力顾及自己的养老保险问题,也不督促企业领导缴纳养老保险费。不同年龄的下岗职工心态各异,年纪大一点的快要退休了,觉得参保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心情迫切。而年轻的觉得离退休时间尚早,对单位和个人是否缴纳养老保险不太关心。
下岗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问题,决非社保部门单方面的事。面对越来越多的下岗人员,如果不重视下岗职工的参保问题,不仅这些职工个人养老问题难以解决,在职职工负担系数也会增大,而它所引发新的不安定因素,亟应引起各方面关注。 ■本报记者 宋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