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韩城矿区,寒风凛冽。从矿务局和基层煤矿机关到职工家属大院,记者所到之处,深深感受到有效需求增长趋缓、煤炭销售不畅给企业带来的沉重压力。面对着不少单位四五个月发不出工资的现状,矿区工会在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活动的同时,通过抓创业工程开展产业化扶贫活动,群众性的养殖业已成为矿区职工脱贫解困的一个亮点。
在马沟渠煤矿闲置的变电所,干过30年采掘的门卫工张来成,引记者参观了他办的家庭养兔场。在50多平方米的双层兔舍里,养着100多只“黄狐”种兔,大的足有20多斤,煞是可爱。张师傅说这种兔子的原种是国外引进的,他前年回东北老家时第一个将“黄狐”兔种从本溪引到矿山。从去年以来,他养兔年收入万元左右。听说前不久他还背了两只“黄狐”去杨凌农高会参展,摊位费就花了1000元。问到此事时,张师傅嘿嘿一笑:“这千把元没白花,一是提高了知名度,二是心里有了底。在农高会上一比,咱的‘黄狐’绝对是‘兔子王’。”这次参展中,泾阳县的养殖户一批就要订他300套(一套2母一公),有的人还要出六七百元的高价买他的一对“黄狐”样品。谈到这里,工资只发到6月份的张来成乐了:“我的‘黄狐’今年的货已订完了,明年还得大发展!”
韩城矿区的困难职工不但发展养兔,还因地制宜发展养鸡、养猪、养鹿等养殖业。下峪口贫困职工王久才,租赁农民的工地办起养鸡场,现养鸡存栏2000只,年盈利2万元。桑树坪矿伤残职工林发高,过去全家4口人靠他每月300元的工资过活,自从办起养鸡场后走上致富路。目前,他还开始养肉鸡和种蛋鸡,存栏达万只,扩大规模后他还准备接纳下岗职工到鸡场就业。建安公司下岗女工郭秀兰,在昝村黄河滩办起养殖场,养鹿15只,养牛6头,仅鹿茸一项年收入就达万余元。
为了引导矿区困难职工和下岗职工通过开展养殖业度过难关,韩城矿区工会去年已作出产业化扶贫的安排部署,免费举办了两期百人以上的养兔培训班,还出资分3批选送40名养兔人员到长安县通达养兔场,实地学习獭兔养殖技术,为矿区培训了技术骨干。矿区职代会还通过了从每吨煤中提取0.3元作为扶贫基金的决定,每年将为再就业和产业化扶贫提供近百万元的资金保障。现在,该矿区工会已建立起南北两个种兔基地,仅桑树坪一个矿已有252户贫困职工走上产业化养殖之路。在象山矿种兔场,年轻的技术人员鹿卷涛告诉记者,这个种兔场的獭兔马上就要进入繁殖阶段,矿工会已为此投入了4万多元的扶贫资金。为了给养兔户服好务,象山矿养兔基地除提供种兔外,还承担起了全局养兔业的销售工作。据小鹿介绍,獭兔市场行情看好,职工养多少他们可以收多少。 (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