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肃清
我曾笑话过别人的眼睛。上中学时,同学们摸爬滚打在草坪上,有一位同学从衣服上捡出一根硕长的毛,放在高度近视的两只眼睛前,用手从中间向两端慢慢地捋着,慢慢地说:“喔——这是根马尾!”
须臾,我同他开玩笑,也用两只手空空地向两端捋着,凑近他的两只眼睛问:“看看,这是什么?”他没细看,也没思索,只用两只手猛地一抓:“马尾”!他什么也没抓住,惹得大家十分开心。
没想到后来,我的两只眼睛,也成了别人的笑料,高考视力检查,大夫翻开一个五彩斑斓的图本让我看:“这是什么图?”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大公鸡。”旁边的另外两名考生咯咯地笑起来。我生气地说:“笑!笑什么笑!”
大夫替他们作了回答:“这是五角星,不是公鸡,你是色弱患者,上不了理工科,上农大也不行,只能读师范类。”
这样,两只眼睛为我选择了职业,当教师。
此后,因分不清红绿灯挨过罚,因辨不清色彩错买过衣。我看到的五彩世界,与别人眼中的有很大的不同,而实际上,无数只眼们,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同的,有的近视,有的散光,有的像我一样近似于色盲。五彩缤纷的生活,只是人们心灵的感受。
孟子说过:观察人,特别要观察其眼睛。这与道家阴符经说的“眼者心之机”是一样的意思。眼是心灵的开关,或者说是心灵的窗户,美丑善恶,鄙琐坦荡、盈亏实虚,全蓄在人的两只眼睛里。
书载两个僧人看遥远处的白幡。一个说:瞧,白幡在飘动。另一个却说:不对,是风在动。他们的师傅说:你们都错了,是心在动。人心的感受不同,两只眼看到的也就不一样,由此推理,中学时那个校友眼里的“马尾”,我高考时眼里的那个“大公鸡”,也有合理的成份。书上也常常写有这样的话,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也如穷人上街,商场里摆了些什么,经常没看见。我曾同朋友到一个大都市出差,朋友指着商场前的两个女人说:“瞧,这是鸡(妓)”,我顺手看去,看到的却是两个青衣浓妆、手持手机说话的两个好看的女人。
人的两只眼,可包罗万象,但看到的,常常有着极大的差异,月行星移,是地在动;星若米粒,却大于地球;阳焰似水,却不是水;海市蜃楼,本是平川。看不真切倒是件好事情,花看水影,竹看月影,美人看帘影,如此看,这世界才美丽。把两眼,擦得再亮,睁得再大,也很难看见事物的全部。天亮了,把黑暗遮住,天黑了,又吞噬了白昼。
我一位朋友大概悟透了这玄机,找人为他画画,吩咐画一老者啸傲山河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为这幅画点题为:一片光明。我想,我朋友和他的画中的主人,才是最会利用两只眼的智者,他们看到的,兴许才是完完全全一个世界呢!
无独有偶,比我朋友更睿智的当属我的一个晚辈,他刚刚从娘肚子里出来时,即是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起,我劝慰忐忑不安的人们:别急,这小子将来必成大器。
不知我这两只眼,看错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