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庆华
梁山,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它因一部《水浒传》而驰名中外。中央电视台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播出后,游览梁山的中外游客成倍增加。
梁山,古称寿良山,简称良山。据《史记》载,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尝北猎梁山”且狩猎时死在良山,葬于良山,故更名“梁山”。
梁山由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青龙峰四大主峰和骑三山、黄山、狗头山等七座支峰组成。虎头峰居南,是梁山的最高峰,海拔197米。远远望去,峰如虎首高昂,前肢扑地,后尾腾空,恰似一只咆哮生风的跳跃猛虎。虎头峰前崖十分陡峭,势如斧削,飞鸟难度。《水浒传》中高俅进剿梁山虽有山南两条大路,但大水相阻,又有虎头峰百丈悬崖,所以接连败兵。
到梁山寨,只有山北麓一条蜿蜒狭窄的山道,人称“宋江马道”。山道起自今日的后集村。相传,这里是当年梁山义军安置眷属、屯积军粮的后寨。从后寨攀行,过一座龟背似的山岗,就进了梁山大寨的前寨部位。这里是一处陡峭的断壁,高数丈,断壁之上,舒同书写的“水泊梁山”四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夺人,是游客们“到此一游”后拍照留念的好地方。刘炳森、范曾、饭牛等著名书法家的笔迹,也被镌刻在石壁上,为这座名山增色不少。
登上108级台阶,前面是一座飞檐斗拱的亭台。这就是仿照《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场景修建的断金亭。亭中,石案四周11只石墩,是梁山11位英雄小聚义、林冲火并王伦的地方。亭西峭壁下是一处巨大山谷,当年朱贵接送众位好汉上梁山的鸭嘴滩,就在山谷前方。
出断金亭,宋江马道旁山南伸,临深涧,令人惊心动魄。仰首望去,松柏中又有一座亭台高耸。这是一座观赏亭,因南临黑风口,故题名“黑风亭”。置身亭中,视野开阔,尽览梁山诸峰。东南,雪山峰上义军练武场的石牌坊粗犷古朴,点将台上有义军赈济山下百姓的疏财台;东北方的小黄山上,有义军的赛马场。从黑风亭向前就进入了梁山寨最大的险关“黑风口”。
黑风口是一座南北走向的狭窄山梁,两侧峭壁千尺,猿猱难攀,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无风三尺浪,有风刮掉头”之说。关北端,沙孟海先生题写的黑风口三字,镌刻在一块重达数吨的自然巨石上;关南端,一尊6米余高的李逵塑像面北而立,威武逼真,双目圆睁,手持两把板斧,再现出这位农民起义英雄秉性耿直、大无畏的气概。
李逵塑像身后,有一座扭头寨门。从这里进入,就到了义军的中军寨。中军寨设内外两重寨墙。外寨墙环山而筑,立于悬崖峭壁之上,高两米有余,上布滚木礌石,是当年义军抵御官兵侵犯的屏障,堪称固若金汤。内寨墙比较低,围九十亩,是当年义军忠义堂、雁台、宋江楼所在地。昔日插着“替天行道”杏黄旗的“旗杆窝”遗迹可见,义军将领取水的“宋江井”也已修复一新。相传,梁山起义军失败后,曾将兵器、甲胃沉天井底,以待日后东山再起。传说每遇大雾漫山,井口传出声声喊杀,阳光下刀枪闪现。
义军的大帐忠义堂,近年修复竣工。据考古工作者探掘推测,这里最高的建筑便是汉梁孝王狩猎时的行宫。四周遍布的秦砖汉瓦,便是有力的佐证。今日的忠义堂,即是汉代建筑风格,又有《水浒传》描述的特色,宏伟、凝重。里面饰有“水浒英雄聚义图”巨幅壁画,塑的宋江、卢俊义、吴用等头领的塑像,与常人大小相同。两侧廊房,塑有36天罡动态塑像,再现当年水浒英雄的英姿。院中,杏黄大旗迎风招展,“山东及时雨”、“河北玉麒麟”等数面大旗簇拥。两根粗大的石柱,上系铁环,立于寨门两侧,是义军正军法、诛污吏的地方。
梁山寨,是一处颇具特色的以农民起义遗址、遗迹修复建设的风景名胜。尽管历史的风雨无情剥蚀,它仍然以自己的特色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尽管它是一处刀光剑影的古战场,却也有无限风光令人倾倒。正象同济大学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诗中所写:“十里杏花开烂漫,梁山扶得醉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