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铁道劲旅 开路先锋

——记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处西南线项目经理部

2023年10月27日

文/成培德 潜小莉 樊锋 摄影/白永伦

秦岭巍巍,溪水潺潺,四面环山,头顶蓝天。过去这里是人迹罕见的荒山野岭,今天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出西安向东,经蓝田、玉山再往东,进山,千迥百转,沿河而上,就来到了西南铁路刘家山隧道的施工工地,一幅“永争第一,永不言败”的标语,把我们引进了中铁二局二处西南线项目经理部驻地的大院,一排排工棚看似简陋却规范有序,一个个身影看似零乱却精神有加。彩门之上,“创世纪精品,树二局风范”的对联仿佛在诉说着这些筑路人无言的心声,带着一份对筑路人的敬意,我们迎着雪后初晴灿烂阳光,走进了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们……

1955年1月3日,铁二局二处在成渝铁路“柏树坳隧道队”的基础上正式宣布组建。这支曾被贺龙元帅称之为“开路先锋”的铁道劲旅从诞生之日起就伴着光辉与荣耀加入到了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潮之中。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今天的中铁二局历经时代的风风雨雨,现发展成为了拥有职工499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高、中级职称人员100余人,拥有隧道、桥涵、土石方机械600余台,固定资产7600余万元,年施工能力5亿元以上的铁路综合工程施工一级企业。在他们的身后,树立了一座座令人骄傲的丰碑,大江上下,长城内外,共和国的版图上留下了他们辛勤奉献的一条条印迹,甚至连海外的坦赞铁路、老挝、伊拉克也曾洒下过他们的汗水。

当新世纪的钟声和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交响之际,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铁道劲旅、开路先锋又征尘未洗,一路奔波,转战到了西安至南京的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的施工现场,面对三秦大地,面对陕西人民,他们又是怎样书写着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呢?

今天,我们就走近他们…

永争第一 永不言败

隆冬时节,一场大雪给工地四面的群山罩上了一层斑驳的白色。室外虽是阳光耀眼却寒气逼人,室内虽有炉火却依然冰冷,但被采访的主人的一番番介绍却使人心中充满了热火朝天的热流。

项目部书记杨世富向我们介绍说:“我们二局二处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永争第一永不言败’。建处44年间,转战云、贵、川、陕、湘、桂、浙、苏、鲁、豫等15个省、区,1952年用土法打通了成渝线上的第一座隧道——柏树坳隧道,主攻了宝成线和秦岭盘山隧道群,打通了川黔线凉风垭、娄山关隧道,打响了成昆线6107米的关村坝隧道第一炮,建成了贵昆线的关寨三线隧道。我处素以善打隧道著称,组建以来,完成新建铁路1300多公里,修隧道90多公里,建桥20多公里。”

我们还了解到,二处在过去的成长壮大过程中,获局以上优质工程32项;国家技术监督局为二处试验室颁发了合格证书;四川省经贸委确认二处为一级设备管理企业;1997年12月19日,该处取得了GB/T19002—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处党委先后三次被铁道部、四川省授予“先进党组织”、“党风廉政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辛勤耕耘着收获,汗水谱写着辉煌。二处的几千名职工,抛家离小转战南北,披星戴月驰骋疆场,他们为共和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为中华民族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他们把“永争第一,永不言败”的精神铸就成一座又一座令人感叹的丰碑,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感谢你们!

他们就是带着这历史的荣耀走进了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走进了陕西……

西南铁路 勇创奇迹

二处西南铁路项目部经理杨贤波向我们介绍了此番他们征战西南铁路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情况。他说:“西安合肥段刘家山隧道全长3914米,位于陕西蓝田县境内,是西南线A4标最长的隧道,一次建成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我们项目部承担进口端2452米的施工任务。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地完成这一任务,二处处长王云波等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程,从西康线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第二项目经理部。进入工地后,我们按局指和处的安排部署,实行项目法施工,坚持两层分离和本单位合同制职工施工的用工制度,推行项目工程经济责任制管理,在创新项目工程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工程出现了强势前进的喜人局面。刘家山隧道目前完成开挖840米,衬砌520米,成洞673米,企业效益,职工收入呈增长趋势,隧道开挖以来无职工重伤以上事故,分项工程优良率达92%,原料及砼试件合格率100%,正稳步迈向国优。”

西南线项目是集团公司凭借良好的信誉和雄厚的实力,经过激烈竞争而得到手的一项跨世纪的工程,也是集团公司扎根西部,苦苦经营多年的结果,对此,经理部杨贤波、杨世富、刘三强、白永伦一班人自然不敢怠慢,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西南线项目是公司改制进入攻坚阶段,任务不饱满,经济经营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争取到的新千年的第一个路内项目,既是公司经济振兴的一个契机,也是今后立足扎根的一次机遇。

源于此,西南线项目部一上马就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质量创新水平:刘家山隧道创国优;”

“管理创新模式: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使用本单位职工的项目法施工,推行项目经济责任管理的施工管理新模式;”

“隧道创新速度:达到或超过集团公司双线隧道的新纪录。”

就在开工不久的今年四月份,二分公司总经理王云波到西南线项目部时就说:“西康之战,11.368公里的桥隧涵质量、效益、速度大面积丰收,目标成本管理为全局的企业管理起到了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而在西南线,仅2452米半截子隧道,如何干?至关重要!这半截子隧道能为集团公司、股份公司的二次创业打响第一炮吗?全公司的上上下下都关注着。”

殷殷希望,寄托着处领导和几千名职工的深情。项目部的领导一班人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之中。是的,外部企业面临中国加入WTO的激烈国际竞争,内部企业又面临改制的关键时刻,西南线项目部的成败,虽系一点却关联全局。

经过分析,大家认为:西南线有压力,处理得当,就可以变压力为动力,关键是找出矛盾,解决矛盾,逆境可以创造奇迹。

那他们又是如何巧解矛盾,化腐朽为神奇的呢?

务实创新 敢为人先

既然西南线项目部对二处的影响这么大,那么身为二处人就责无旁贷地应该挑起这副担子。

但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是:一是施工环境差,长达7.8公里的便道,是经理部生产生活的“生命线”,洪水、人为破坏、塌方等因素随时威胁着这条线;二是工期紧,单口掘进2452米,这样的硬仗,二处历史上从未遭遇;三是西康线完工后待业人员多;四是质量要求高,二处在隧道开工前就向集团公司承诺该工程要创国优;五是要创出一条单口月保持开挖150米、成洞120米的快速施工的新路子。

人们常说,一个企业有了一个好班子,企业就一定会成功。而一个项目经理部同样如此,有了一个好班子,这个项目的成功也就有了保证。

站在西南线项目经理部前沿的这几位领兵打仗的人是些个什么样的人呢,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吧!

经理杨贤波,大专文凭,桥隧专业,素以敢抓、敢管、敢闯而闻名,他1987年参加工作外福线、宝中线锻炼锤打,横南线他当队长,西康线任副指挥长,此次到西南线又任项目经理,年轻气盛,一腔豪气的他决心要在西南线上干出个样来。  (下转四版)

上篇: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11/20001130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11/30/34249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