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自然保护区三官庙保护站地处茫茫秦岭深处,周围雾松缭绕,青山、绿竹、白雪、溪流、鸟鸣……11月30日,佛坪自然保护区将在此放归病愈的大熊猫“庆庆”。
“庆庆”,雌性,15岁一16岁,性情温顺,于今年9月24日被当地村民发现后汇报三官庙保护站,当时病笃,经佛坪自然保护区两个多月全力救护,康复后决定放归回“家”。
“放归大熊猫”,这一消息一经传出,一时间引起轰动,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央电视台、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省市各家新闻媒体等纷纷云集三官庙,使这一人迹罕至的山沟沟顿时沸腾起来。
放归前,“庆庆”蜷伏笼中,羞怯地抱着头,黑黑的眼睛不时偷看几眼周围的人群。山里的娃子们围着“庆庆”,有的喂竹子,有的摸耳朵,一位稚气十足的女孩不住地叨咕“大熊猫,你就要回‘家’了,吃点吧,吃点吧。”“庆庆”的发现者唐毕秀夫妇也特意赶来,问及感受,这位憨厚的山民羞赧地说:“有些舍不得,它和我挺有缘,第一次见它时它躺在我家地头,等我把情况汇报给保护站找它时,找不见了,第二天大清早又躺在我家厕所……”
三官庙工作人员赵俊军对“庆庆”感情可谓最深,近一段时间,是他一直护理“庆庆”的饮食起居,和“庆庆”演绎了“人与动物”间深深的情感。据赵俊军讲,“庆庆”很有人情味,刚开始不理人,后来熟了,见了他就用爪子轻轻拍他腿、握他手,经常爬在笼子上做表情。每次饿了,就冲他发出“喃喃”声,很像两三岁的小孩讨东西吃,吃饱后它也会有所表示。让它睡觉,它会很听话地抱头装睡,等人走了又站起来独自玩耍。对于放归,赵俊军最舍不得,但他同时也讲“熊猫本来就是野生的,越是爱它,就越应该让它回‘家’”。
放归“庆庆”的具体地点位于三官庙保护站脚下的曾周墓前。曾周,北大研究生,16年前为了研究大熊猫课题,不幸遇难身亡。选择在此放归,自然有其特殊的意义。
对于人间温情,“庆庆”依依不舍,打开笼门,它久久不愿出来,眼中含满依恋,它专注地吃完“主人”赵俊军递过的最后一盆牛奶米汤,缓缓爬出笼子,这时镁光灯四起,摄像镜头对准,人们频频和“庆庆”相伴合影,大家都想留下这珍贵的镜头。“庆庆”抬起头,环望人群,向救护它生命、关爱它的人类投注了最后一眼,然后不紧不慢地离去,蹚过河水,爬过吊桥,向密密的竹林里迈去。人们站在河岸翘首观望,直到熊猫的身影彻底消失于视线还不愿离去,赵俊军的脸庞不知何时已挂满泪水……
对于放归,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司长刘永范认为,“任何动物和人类都是平等关系,大熊猫更是如此,抢救并放归‘庆庆’,对秦岭地区的生态来说是极为有益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联络主任李超说:“放归在某种程度上比救护意义更大,表示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又迈进了一步”。佛坪国家自然保护管理局局长张坚坦言:“保护动物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的工作就是尽量使人与生态保持一个平衡”。所有人都充满美好希翼,祝愿“庆庆”下次省亲能多带几只可爱的宝宝回来,为濒临灭绝的熊猫家族再添“几口家丁”。 本报记者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