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兴平造纸厂把治理污染提到“救亡图存”的生死高度,全厂筹资196万元,从今年9月份以来停产治理,目前大部分项目改造完毕,预计12月底可实现达标。
该厂是国家监控的49户污染治理达标企业之一,也是渭河污染防治咸阳段重点企业。国家提出2000年“一控双达标”目标后,厂里决定调整原料结构,不再使用麦草原料而改用废纸作原料,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由于近年来治理污染不断投入资金,企业资金匮乏,厂党委召集全厂职工,向职工说明不治理企业将被关闭,全厂千余名职工将丢掉饭碗,动员职工筹资“救亡”。全厂筹资196万元投入生产线改造。
为了增强全厂职工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厂里绘制了达标计时牌;为赶进度,全厂职工打破工种界限,打破8小时工作制,放弃工休假日投入拆迁和土建。记者在现场看到,生产线改造基础工作已经完成,大部分设备已经到厂。厂有关领导预计12月中旬可改造完结。 本报记者 杨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