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浓烈的人生

2023年10月27日

文/李江慧

有一种人的灵魂动荡而且燃烧着火焰,他满足于过简单的生活,却不愿意在自己狭隘的驱壳里居行。他生命的疆域极其辽阔,在人格上独立不羁,藐视世俗和功利。他的成功不是靠环境和机遇,而是凭借自己坚强的品格和卓尔不群的能力,李敖就是这样一个人。

李敖和柏扬是同一个时期走进我的精神生活的。李敖的《传统下的独白》和柏扬的《中国人的“老昏病”》,我是特意请朋友从深圳寄来的,那是八十年代中期,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台湾文学开始为国内广大读者所熟悉,对李敖的介绍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心生好奇:“中国人首得诺贝尔文学奖者必为李敖。”这增添了我想读他文章愿望。李敖是吉林人,祖籍山东,远籍云南,而我恰恰也是。这也许是我的潜意识里更喜欢李敖的一个原因。读过他的文章之后,感觉不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思想、一个生命。

李敖喜欢夸张,喜欢嬉笑怒骂,在一般人眼里他是一个顽皮的思想家,也是一个玩世不恭的才子。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他,他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生活,活出自己的本色。他30岁时文凭没有一张,却已经写出了许多惊世骇俗、掷地有声的作品。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天生的理想社会,理想社会必须通过实践与改革,问题是中国社会背负了五千年的包袱,解决的办法只有下猛药。为了下猛药他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和牺牲,差不多坐了七年牢。他几乎每写一篇文章就惹火一些人,同时也唤起了更多的掌声,透过他文章的表面,看到的是他叛逆精神的内核和对整个民族文化的忧心。在行动上他无声地向人们袒露了伟大人格的根源来自超群的意志力。

坐牢时一般的囚犯都怕去“黑牢”。所谓“黑牢”是只有两平方大的房间,用来处罚那些在监狱里惹是生非的犯人,里面没有光,没有谈话对象。李敖却自愿进去,并且一坐就是五年十个月。在“黑牢”里,他每天散步,因为实在太小,他只好走对角线,每天走两个小时来维护身体的健康,其余的时间用来沉思。思考中国教育、社会经济、文化等许多问题,大大小小,前前后后都想。他在狱中读完了两套百科全书,还重读了一次二十五史,他不只是读,他是在研究。出狱后的李敖把自己封闭起来,在门旁边开一个小洞,报纸、杂志、食物等全从小洞里塞进来。他在里面整理书籍和文稿,六个月不出门一步,不见任何访客,他称为“闭关”,企图弥补他和社会长久的隔离。他挥动手中的笔,写出了惊天动地的文章,而他对文章的认识也是独树一帜的。他把文章归为三个层次;一时一地的层次;中国的层次;世界的层次。他说:我们要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到世界去——。李敖的许多论点在二十年后的今天都不幸应验了。

在受到挫折时想到李敖,就有勇气期待更好的明天。李敖认为心灵自由的人,即使在牢里也能像快乐的小鸟。一个人只要维持自我人格就好,不管别人了不了解。他说:印度圣雄甘地的太太偷人家的东西,儿子叛教,从印度叛教到回教。林肯的儿子把母亲送进疯人院……许多圣人都有这样类似的事,可是并不影响他们的人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啊!应该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生活,活出自己的本色来。

上篇:贪官情妇考
下篇:不吸烟最好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12/06/34270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