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宁入饿鬼道 不参野孤禅

书法界缘何缺乏精品之我见

2023年10月27日

纵观书坛各类中青展,全国书法篆刻展等比较正规的大展,给人感觉是时代缺少精品,人们呼唤精品的再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家也被时代慢慢商品化了。目前国内不少书家也因市场经济的冲击,坐不住冷板凳,不能安心搞书法创作,平日的应酬也罢,参赛也罢,写出来的作品有时也是粗制滥造,错别字无处不是。更谈不上素质、文化修养、境界的问题。总的给人的印象是艺术品位不够、文化修养层次不高。再者是由于名誉每时每刻冲击着一批人,那些人只是为了获什么奖才去参与。参赛前苦练一段时间,写几幅与评委口味吻合的作品,作品力求创新、传统的东西不多,不从古人那里吸取营养,追求怪异,不走平正之道。记得上大学时,学校请来著名的书法、篆刻家傅嘉义先生作专题报告,先生留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为“宁入饿鬼道,不参野狐禅”。实意为批评那些当今急功近利、追求怪异的艺术人。

如今,我们的国粹书法艺术正趋于滑坡现象,这是文化人的悲哀。由于评委长期不变,倾向于自己风格的演变,往往使一些艺术品位高的作品漏选,不能真正评选出一些品位高的精品。尽管这样,我们大多数评委象陈振濂、赵雁君等。创作认真、艺术品位高,有大家风范且书卷气息浓。但是通过七届中青展获奖作品可以看出,现代人作书大多是一种流行书体。前几天在《光明日报》看见了题为“这样的作品是否可为获奖作品?”的一篇文章,说的是七届中青展一等奖得主刘新德先生书写的一幅对联“此地有高山峻岭,何处无明月清风。”整个作品与意境是融汇贯通,把理性东西变换成意象的东西表现出来,无论从章法、布局、结构上都是无懈可击。但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则此联明显存在不对仗、不压韵。象“此地,何处”,不对仗。给人的印象是字虽然写得好,但文化修养不高。

艺术的精品无论从文学、美学、历史、文化等各个角度来分析都应是无懈可击,力求完美,否则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因此,现代人作书时应克服浮躁之心态,用平常心态作书。现代书法大家弘一法师作品给人感觉空灵,静穆,气息高古,无一点浑浊之气。但现代人有几个像他那样作书的人呢? (景雅君)

上篇:抢了现金嫌钱少 竞留账号让汇款
下篇:我国股票总市值达到GDP的50%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12/20001208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12/08/34280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