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个夜晚,喧嚣一天的旬阳南沙沟渐渐归于宁静,陕西地勘局地质一队雷家山铅锌矿陈旧的活动房内,射出一缕明亮的灯光,不时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矿长张宏德简陋的办公室里,正在紧张地进行着上岗竞聘现场会。
“井下管理岗位竞聘现在开始,报名人数14人,实用3人。”张宏德一声宣布,14位参加应聘的职工精神不由为之一振,屋内气氛骤然有些紧张起来。
第一位上来应聘的是员东郎,这位在铅锌矿上工作了十多年的职工,还从没有遇到过这种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来决定自己岗位的事。
“假如硐子在200米处出现紧急大塌方,这时在硐子里有民工,你如何进行紧急处理?”一上来,支部书记胡文平就提出了简短的问题。
“先采取自救,然后把人领到安全的地方。”员东郎低着头迟缓地回答。
“回答不全面,还应紧急打通硐内预留的安全通道,进行人员的安全转移。”
面对“考官”们一个个严肃的提问,应聘的职工切实感到了考试的重量。
老职工廖增书最后一个沉稳地走上考场,副矿长赵进江首先发问:“硐子需要支架,需带哪些工具?”
竞聘会结束后,职工们在屋内热烈地议论着。
“这种竞争上岗的方式很好,能者上庸者下。”
“不这样搞也不行了,两个矿硐,生产管理人员就有28人,效益从哪里来?”
“看来,今后得在硐内多学些技术了,艺多不压身。”
■王化锋 刘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