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日前教育的主调和街谈巷议的话题,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好成绩。好好学习,考试拿高分是多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一致目标,但是课业负担太重、竞争压力太大,使教育主体客体都产生了相当程度的逆反心理。于是大家都感到了给学生减负的必要。另类减负则复杂得多
另类负担形式很精彩。大学学费逐年攀升,让人叫苦不迭,且不去说,只论中小学:学费。原来各重点学校的学费、借读费,价位高低不齐,家长们却有选择。现在则是1800元的一口价,掏也得掏,不掏也得掏;学习资料:参考书、模拟试卷、本校自编教材、学校及任课老师推荐的各类资料,不买,肯定有你好果子吃;文具:三角板、圆规、铅笔、练习本、甚至书包都是由学校统一购买;服装:校服一茬比一茬时髦,价位一套比一套高挺,更换速度快捷而又出人意料。至于那些常常在新闻媒体中给世人惊诧的建校费、替学校老师消费书籍、贺年卡和饮料的特色消息,就未免有些苦涩和诋毁师道,不可当真。
对此另类负担,学生们很是潜移默化。开始还发表些意见,时日见久,就麻木得没了办法,许多时候只是剩下向家长要钱了。从表面上看,好象家长们都有富商大贾、高官厚禄的作派。其实,由于望子成龙心切,对学校和孩子的要求绝不敢稍有懈怠,内心却很苦恼很无奈,不敢言更不敢怒,只能私下里坐在一起骂娘
交不起学费死了人,已经见怪不怪。交不起学费难就学的现象,也很多见。面对此类情况,工薪阶层的学生家长们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是翘首盼望教育权威们手下留情,不拘一格育人才
(熊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