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高温下的考验

——陕西玻璃厂抢修七号引上室纪实

2023年10月27日

2000年11月27日下午7时,陕西玻璃厂熔制车间7号引上机旁一片欢呼雀跃,几十位参加引上室热抢修的干部职工,人人脸上挂着胜利的喜悦,厂领导向参加抢修的突击队员表示亲切的问候,感谢大家在短短的100小时之内,成功地清除了严重影响玻璃质量的铁质隐患,称赞他们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今年9月12日凌晨3时,熔制车间7号引上机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引上室条型沟槽内的一块耐火砖掉头,当班工人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由于失去了耐火材料的保护,1000多度的高温造成引上机球墨铸铁底座的熔化,铁水流入引上室玻璃液,导致7号引上机生产的玻璃出现大量气泡。事故发生后,尽管车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一切都无济于事,解决7号机组熔窑铁质隐患已成当务之急。

9月13日,也就是事故发生的第二天晚上,总调度长张小民就拿出了一套热抢修方案,但这样的方案在陕西玻璃厂还是第一次。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厂里派技术人员前往曾出过类似事故的厂调查研究以便确定抢修方案。时间一天天过去,铁质隐患像一块块不合格的玻璃,沉重地压在干部职工的心头,作为负责全厂生产协调的总调度长,张小民更是急红了眼。这位80年代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玻璃工艺专业的大学生,长期从事窑炉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他提出用蛇形管冷却止流的方法清除铁质隐患。在对各种方案分析论证的基础上,11月17日,厂长徐宁一锤定音:采用蛇形管冷却止流的抢修方案,并要求十天时间完成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11月18日一大早,由熔制车间钳工、瓦工、上炉班、厂劳动服务公司等单位抽调的40名突击队员全部到位,按方案拆除铁件和加固碹头的工作全面展开。蛇形管冷却止流的关键工具是蛇形管,他们到兄弟单位求援,对方提出要十天的制作时间。时间不等人,在张小民调度长的指挥下,钳工班班长许天乐按工艺要求,不到两天时间就制作完成。面对1000多度滚烫的玻璃液,在不足四平方米的狭小工作面,要将重近百公升的双排蛇形管准确地放入预定位置,这无异于虎口拔牙。上午九点半,袁功飞、曾闫良、郭俊奇等十几名突击队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顶着数百度的高温,利用玻璃液的浮力准确地将蛇形管定位在引上口的内侧。红色的玻璃液烧烤得衣服哧哧地冒烟,脸上象刀刮一样难受,但大家谁也不后退一步,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封堵完全成功。张小民果断地指挥停机关气,强制降温并迅速清理窑底的废渣。到20日中午,二百多粒大到鸡蛋,小到绿豆的铁质隐患全部清理出引上室池底,施虐66天的隐患排除了,23日7号机组生产出合格的原板玻璃,陕西玻璃厂又恢复了往日的生产秩序。 (张元元 杨露 马晓玲)

上篇:贺卡市场异彩纷呈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12/20001214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12/14/34299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