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娣在23年焊工生涯中,凭着一股子实干劲头和一手精湛的焊接技术,化解了一道又一道生产难题,缝合了一台又一台运矿车辆,为金堆城钼业公司的生产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过硬的焊接技术,使高娣成为化解矿山运输生产难题的一把“尖刀”。一次,正值生产旺季,露天矿运矿车队的60号和67号两台车大梁突然断裂,一台接一台趴窝,经技术鉴定均被判处“死刑”——报废。选矿厂等着供矿,这可怎么办?“焊接大梁”,高娣大胆请缨。高娣提出了直线锻压加固焊接修复大梁的方案。修复一台大梁,需焊接、校正四五次。一米多高的大梁,爬上跳下,放下焊枪拿火把,她整整干了5天5夜。两台断裂的汽车大梁焊接缝合一新,而她却累得直不起腰来。经她一手焊接的这两台大梁验收质量合格,投入使用数年未异常现象,仅此就为企业节约费用36万元。又一次,一台正在运矿的车辆燃油管破裂,当时又没有备件,急需焊补。材质特殊且只有手指粗的供油管,在车上发挥着如同静脉血管的功能,焊补的技术要求和难度可想而知。高娣打开引擎盖、油路、电路密布,漏油的管子又卸不下来。她就侧蹲在车下,脸近平贴在管子上焊接。一次不行,再来第二次,电焊不行,就改用火焊,根据材质、裂纹反复调节焊接技术参数。终于,又一个生产难题被她手中的焊枪攻克了,运矿车又跑起来了。
以前,柴油机缸体裂缝焊补使用传统方法,效率低,成本高,不耐用,三天两头旧病复发,影响生产运矿。对此,高娣上了心。一有空便围着裂了焊、爆了再裂的缸体比比划划,敲敲打打,终于,“柴油机缸体冷焊技术工艺”在她手中诞生了。小试牛刀的高娣从此一发不可收,“排档盒齿轮焊接法”、“变速箱轴断裂焊接法”等被誉为“高氏理论”的难焊接修复技术工艺接连总结推出。近年来,由她组织牵头实施的矿运汽车技术改革新项目达百余项。 ■刘雪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