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科技工作者,在其位就要谋其攻。我是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和所从事的药检工作,更要对得起广大人民群众。无论做什么事,不做便罢。要做就要做得最好!”这是商洛地区药检所所长郑书成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话。
商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曾孕育了陕西“文坛巨子”贾平凹,著名编辑孙见喜。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商山大地后,给商洛地区药检所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社会十分关注的话题之一便是药品的质量问题,因为用药涉及千家万户,其质量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郑书成领导的商洛地区药检所就是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负责全地区药品质量检督、检查和技术仲裁;抽检药品;参加药品标准制订和修改;指导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质检人员的工作;负责中草药采、种、制的质量监督;开展药品质量、标准、中草药制剂的科研工作等。“要做就做得最好”,这是郑所长的座右铭,也是他对工作的一贯要求。翻阅他的简历,我们就会感受到一名科技人员对工作的痴情和信念。
1979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的郑书成先后在商洛地区防疫站、商州市科研药厂、市医院药剂科从事药品制剂和新药的研制工作。从1989年7月起担任地区药检所所长。1988年他被商洛地区工会评为“技术革新能手”;1989年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1990年被地区科协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1992年被团省委、省青联授予“陕西省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1994年被授予“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所有这些荣誉,都是郑书成同志加强自身修养和忘我工作的结果。他视工作如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不畏劳苦,把商洛地区医药事业的发展当作毕生的追求。
在加强药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中,郑书成所长始终坚持亲临执法检查第一线,注重发现和搜集第一手资料。多年来,他跑遍了辖区六县一市及县以上药品产、供、用单位,发现和参与查处了镇安县药司假药红霉素等十余起假劣药品案件,涉案金额近50万元。同时,他还积极拓宽服务范围,想方设法为被监督单位解决技术难题。山阳制药厂参苓白术散细菌指数超标、柞水制药厂盘龙七药酒出现混浊沉淀、地区制药厂强力银翘片短期变色等问题的处理,都能看到他的勤奋和胆识。他时常对所里业务人员讲:“要使我区药品质量始终保持较好水平,就必须实施管、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严格检查发现问题,主动帮助解决疑难,以科技协作促发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各县(市)医院制剂室组建到辖区三大药厂的技术改造,从中草药的开发到新药研制,从县(市)药检所计量认证到地所业务发展,都倾注了他无数心血。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治疗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的新药“参芪四味注射液”,治疗鼻炎、鼻窦炎新药“香菊片”新型疗法、新型制剂“太乙阴阳丹”、“太乙药艾条”和保健品“骨质增生治疗带”的研制工作,部分新药还在国内获得多项大奖。作为支部书记、所长,郑书成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自我,以廉洁的作风规范行为。外地一药品经销商想利用郑书成同志的知名度和权力在商洛推销药品,多次托熟人说情,并答应给一笔可观的“好处费”,他不为之所动,严辞拒绝;一些药品产、供、用单位为了感谢郑书成同志的热情帮助,有的送礼品,有的宴请,他都一一婉言谢绝。所里规定:凡是与公正执法有影响的活动,任何人都不准参加。他带头执行,从不以权谋私,受到被监督单位的广泛好评。
为了提高单位内部的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郑书成带领所支部一班人,以“创佳评差”和创建“文明单位”为契机,大搞精神文明建设。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和“三讲”教育必读篇目,积极开展“三观”、“三义”和文明意识教育,使全所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崇高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同时在所里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他想方设法筹资金、跑贷款、立项目,改善单位办公、实验条件和职工的生活条件,美化单位内部环境,为创建文明单位打好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辛勤的耕耘,换来丰硕的成果。在郑书成担任药检所支部书记、所长以来,单位先后被卫生部、地区人事局、卫生局、地直文卫党委等部门分别授予“宣传《药品管理法》先进集体”、“药品监督管理先进集体”、“党建工作先进支部”等称号;在地直卫生系统综合目标年度考评中先后获得三个第一,一个第二和一个第三名。1996年,地区药检所成为地直卫生系统第一个市级“文明单位”;1999年又被评为地区精神文明单位。 (张亚平 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