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亏损十年的陕西渭阳柴油机厂出现了勃勃生机。他们依托技术优势内引外联,面向市场盘活存量,实现内外优势重组的大手笔,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军工企业走出困境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这个厂从上海迁来陕西已有50年的光辉历史,曾为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特别是80年代生产的渭阳牌摩托车风靡一时,享誉西北。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多种原因企业经济长期滑坡,以至1997年底陷于困境,累计亏损总额近3亿元,累计欠银行贷款1.8个亿,利息每年就要2000万元。面对特殊的厂情和空前的困难,该厂领导班子作出了新的选择:“眼睛向内,依托存量;扬长避短,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内外重组。”
“尽管我厂的摩托车生产几乎停产,但留下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生产经营等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最大的财富。要将无形资产激活,我们只有走内引外联、内外重组之路!”厂长吴浙告诉记者。1998年春,厂里将原两个总装车间和摩研所划出,组建了“渭阳摩托车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在没有一分钱投入的情况下,通过与民营企业联营,以技术换资金,逐步积累,滚动发展,当年下半年恢复生产,使200余职工上岗,到年底实现略有盈利。现在,他们已开发出“西北狼”、“西北风”两个系列56个新品种车型,在全国范围建立了营销网络。
1998年6月,该厂获悉全国最大的生产经营电动工具的外资企业上海星特浩公司准备开发小汽油机,并寻求合作方的信息后,认真分析自身在摩托车发动机方面的生产技术优势及存量资产,便当即邀请对方来厂考察。合作合同签订后,渭阳厂立马组成兵强马壮的项目组,带领职工夜以继日地奋战3个月,开发成功了2马力汽油机的合格样机,并很快形成批量生产能力。这一成功使对方看到渭阳的实力,遂把该厂作为系列小汽油机的开发生产基地。
通过小汽油机的开发,使渭阳厂的技术优势与对方的资金、市场营销优势嫁接到一起,为实现工厂盘活存量、内外优势重组找到了支点。去年,渭阳人在生产1.1万台2马力出口小汽油机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借梯登楼、内外重组、走规模化经营”的新思路。他们抓住这一机遇,与对方正式就产品系列化开发、生产市场的规模、经营方式等进行讨论讨。去年初,以中外合资方式组建的“宝鸡星宝机电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经过一年努力,开发的3种型号的小汽油机进入小批量生产。接着,对方分二期投入4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渭阳厂以原摩托车发动机生产线1000万元的资产进入合资公司。今年6月份,已形成50万台4马力以上的汽油机的生产能力。
渭阳厂起动了,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境,他们通过内外重组还组建了渭阳发动机附件厂、渭誉高尔夫球制品有限公司、杨凌惠泽水工材料有限公司,形成控股、参股、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方式,主产品形成“三机一车”(风冷机、汽油机、收割机、摩托车)格局。1998年,渭阳厂一举遏制住连续10年亏损的下滑势头,首次实现经济正增长,一年减亏1700多万元。从此,该厂的生产经营保持着良性发展的好势头。
本报记者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