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凌晨零点,当记者步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大厅时,这里座无虚席,整个大厅静谧无声。几十双眼睛紧盯着隔着玻璃的大型屏幕,屏幕的中央高耸着即将挥别二十世纪的“长征三号甲”火箭上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
零点10分,“十分钟准备!”命令在扩声器里响起,位于屏幕中央的“北斗星”也被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用摄像机多角度地做最后一次扫描,在座的人也屏住了呼吸。
零点20分03秒,遥远而幽静的四川大凉山谷一声震天巨响,“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一片火光中跃然升空……西昌、渭南、厦门监测基站也相继发出跟踪监测“一切正常”的报告,一分钟后“北斗星”进入大气层,顺利完成一级分离。
随着预定轨道中红色箭头的不断跃升,西安测控中心人员介绍:这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与今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星”遥相辉映,构成“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我国自此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们将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服务,该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的海拔高度,满足国内卫星导航需求,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具备研制此种系统的能力。
据该测控中心专家介绍,卫星入轨后,该中心及时计算出初轨根数,已判断出卫星太阳帆板和天线顺利展开,卫星上工作正常。它为本世纪中国航天发射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报记者 龙仁生
通讯员孙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