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办西安翻译学院因为教学效果好、毕业生知识技能水平过硬而声名鹊起。但今年7月的一场学历文凭考试却着实让师生们虚惊一场,甚至一度对学校招牌的含金量产生了怀疑。但前不久出来的最后结果证明,考生、学校都被错误的标准答案冤枉了。被冤枉的师生感到,这一切皆源于个别部门和管理人员对民办高校的歧视。
7月,西安翻译学院700多学生参加由陕西省考试中心组织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英语专业阅读I”(大专水平)考试,两个月后公布成绩,全校竟然只有5人过关,而这还是全省民办高校中通过率最高的,全省各民办高校参加这门考试的有2600多人,通过的仅有10人,通过率为千分之四。
对于英语这样的学科,如此低的及格率肯定是不正常的。果然,经过有关各方一番查究,最后确认,这份100分的考卷中竟有28分的标准答案是错误的,还有部分词汇超出了国家制定的英语大专学历词汇表范围。根据陕西省教育厅要求重新评卷后,考生通过率上升到30%,西安翻译学院参考学生通过人数达到224人,大批学生因此避免晚一年拿文凭的厄运。
为消除这一事件的恶劣影响,陕西省教育厅除安排重新评卷外,还进一步采取了两项措施:第一,2001年1月为未通过考生加考一次;第二,对学历文凭考试卷库重新审核,纠正错误答案和超纲命题。
应该说,陕西省教育厅和考试中心采取的补救是比较及时和适当的。但是,庆幸之余,西安各民办高校广大师生仍然感觉受到了深深的伤害:一份如此荒唐的考卷,堂而皇之地经过了那么多理应十分严密的关卡、环节,却没有任何机构、任何人发现任何问题,这表面看是相关部门工作疏忽的结果,实际上却明显地反映出政府有关部门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歧视。
这份考卷是陕西省教育中心命题处委托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制作的。系副主任王锋介绍说,出错原因是电脑死机后,重新调整几份试卷题目时弄错了答案顺序。
此后,这份考卷又顺利地经由省考试中心命题处送达主管学历文凭考试的社会考试处,到达考生手中。按理,批量阅卷前,社会考试处应组织对试卷进行试评,确定总体的评卷标准,该处处长王治本对记者解释说:“考虑到客观选择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就没有对这些题目进行试评。”在其后的阅卷中,这些考卷在拥有讲师以上专业职称的阅卷教师中经过评阅、复核、总审核等一道道程序,直至荒谬的成绩出笼。
这样,所有应该负责的机构、人员都没能行使应尽的职责,漫不经心地将几千考生推向了一度十分绝望的境地。
实际上,成绩公布后,陕西省考试中心也与有关学校师生一样感觉蹊跷。但陕西省考试中心社会考试处想当然地认为通过率低可能是民办学校教学水平低、管理水平低和学生素质低造成的。王治本处长说,成绩公布后,他们立刻要求西安翻译学校等各校从自身教学、管理方面查原因。
但西安翻译学院等各高校坚信原因不在他们。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说:“把问题归咎于学生素质低是很荒谬的,千分之四的通过率只能说明试卷有问题。为保护广大学生的利益,我们要求马上重考,却被考试中心社考处一口回绝了。”
西安翻译学院等各校拿到试卷后,立即请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4位公认的英语教学权威进行鉴定,最终认定这份考卷阅读理解部分近80%答案错误,还有部分词汇超出正常本科水平。
至此,问题水落石出,600多名考生“起死回生”,大悲之后复大喜,但被不负责任漫不经心地判过一回“死刑”后,考生们心头浓浓地被冷落、被歧视的悲凉一时半会儿还难以平复。西安翻译学院学生白丽是全校“复生”的200多名学生之一,她特别诚挚地向记者诉说道:“公办大学学生考试不及格,可以补考,我们却只能等到第二年重考,这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毕业、就业。我们希望这件事能引起主管教育部门和所有参与学历文凭考试人员对民办高校的重视,希望领导们、老师们多多理解我们、关心我们。”
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谈起这一件事,至今仍是气愤难平。他说,“民办高教符合国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教育战略,民办高校实用化的教育模式为成千上万进不了公办大学的孩子开辟了灵活多样的就学、就业新渠道,得到了全社会的欢迎和肯定。希望个别教育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不要带着偏见来看待民办高校。个别人总认为民办高校这也不行,那也很差,这种思路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是十分消极和有害的。”
民办西安外事学院党委书记周延海教授曾长期担任陕西省教育界的领导。他特别强调,要认真分析这一事件直接原因后面的根本原因,有关部门今后应更多地听取民办高校的意见,从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人才的大局出发,大家共同努力支持民办高校更快地发展壮大。
(贾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