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志强
序
咸阳,帝王之都用双手送走了二十世纪最后的几缕阳光,同时,她也把最灿烂的朝霞迎进了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
几乎在这同一时空,陈茂盛和他的那一帮弟兄们,面临了一次同样的经历,他们所在的企业正经历着一场非同寻常的巨变,人们称这场巨变为“第二次创业”,但忙得掐分计秒的陈茂盛还顾不上去回味这次巨变给他和他的企业以及同企业共同生存的员工们带来的惊喜和忧虑、机遇和挑战。因为此时,他正在咸阳,正在风风火火闯西部的行列中,正在世纪末的倒计时牌前用汗水和热血填写着“让人民满意”的最后答卷。
对咸阳我早就心仪已久,这不仅仅因为她是一座历史名城,在中国历史上曾几度辉煌,更重要的是,在今天她还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陈地和绚丽的舞台。为此,十二月初我和朋友相邀,在紧张的学习结事后,不顾旅途疲劳,硬是拐了个大弯,来到了咸阳市人民路建设工地,去亲身体验和领悟了一回西部大开发的狂飚与火爆。一下车,陈书记便用他欢迎“老朋友”的特有方式,狠劲地捏着我的手,使劲摇了摇,就把我们拉到了人民路拓宽改造工地现场。这时的工地与三个月前路过时已大不相同,施工已进入了收尾配套阶段,一条宽敞漂亮的现代化市区公路呈现在眼前,使我们不得不为建设者们的勤劳和智慧发出由衷的赞叹。
其实,人民路拓宽改造工程在中铁十五局四处所承建的大小几十项工程中,算不上大项目,更排不进重点难点序列,但由于它地处西部,又是该处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五个窗口”工程之一和企业的形象工程,因此,它受到了企业的特别关爱和各界的瞩目。用该处四分处党委书记兼项目经理陈茂盛的话说:人民路拓宽改造工程同样是西部大开发狂舞劲歌中的一个激荡的音符,是西部组歌中一个悦耳的回音。于是,在他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人民路建设工地,亲耳聆听和亲身感受了广大建设者们对古城的讴歌,对西部的追求、眷恋与挚爱和对黄土地的赤诚躬耕与无私奉献。
一
陈茂盛是中铁十五局四处四分处的党委书记兼咸阳人民路拓宽改造工程的项目长,这是他第三次率队在陕西承建工程,并担任项目长。
说起他与陕西的不解之缘,还远不只他是一位地道的“老陕”,而是他对这片黄土地的特殊情怀和对西部市场的着迷。早在三年前,西部大开发的浪潮还在鼓噪中时,他就悄然离开了晋川渝区域板块中苦苦寻求,开辟建筑市场的大队人马,率领一支小分队辗转于汉中和商洛地区。九六年年底,四处承建的312国道面临困境,并出现严重亏损时,他临危受命,第一次重返故上。在他的精心组织和精心运作下,312国道工程终于扭转了危势,高质景、快速度地完成了施工任务,维护了企业形象。随后,他又召集息工待岗人员,搜集信息,承揽工程任务,中标承建了商州张村收费站工程,不仅解决了企业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实现了他梦寐以求进入西部市场的宿愿。此后,他带领这支精干的小分队,开始了冲击西部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99年底,当他得知咸阳市人民路拓宽改造信息后,苦苦跟踪,乘咸阳市政府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加大城市基础建设的有利时机,把中标该项工程,做为实现他冲击西部的驿站。经过艰苦的努力,借助企业的良好声誉,他终于实现了梦想,中标了人民路拓宽改造工程D标段的施工任务。
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工程能中标当然是一件大喜事,但中标只是开局,最重要的是,优质高效安全低耗地把工程干好。因此,人们常说:建筑工人没有春夏秋冬,一个工程的终点,就是另一个工程的开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工地就是家。陕西是陈茂盛的故乡,他必然要对故乡倾注更多的情愫,给自己的父老乡亲一个满意的答卷。因此,当得知工程中标后,那最初的喜悦在他的脸上没敢有过多的停留,很快就被施工的压力和随之而来的匆忙代替了。这是陈茂盛在自己的老家承担的第三项工程也是最大的一项工程。陈茂盛知道,工程越大压力越大,但他决心把咸阳人民路拓宽改造工程当做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为家乡的现代化建设尽心出力的机会,同时也为他实现进军西部市场的远大抱负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为此,中标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一块“让人民满意,让业主放心”的巨大招牌挂在工地的醒目处,不仅为了昭示自己的职工,同时也是他和参建职工以共同的心声向咸阳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他们走进了咸阳,咸阳人民选择了他们,所以,他们决心用辛劳的汗水和一流的质量作为回报,把人民路这盏悬挂在城市窗口上的灯点亮。
二
人民路拓宽改造工程位于咸阳市区的繁华之地,是咸阳市内的一条交通主干道。随着城市的扩建和经济发展,原有的道路已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下,咸阳市政府拨巨资下决心整治和改善城市交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协调下,人民路拓宽改造工程于今年3月5日正式动工兴建。四处在该工程中承担着D标段的施工任务,该标段全长807.5米,宽50米,其中有地下通道一座,合同工程量为雨水管道803.26米,以及另外增加的两个绿化广场。整个工程的工期只有9个月,总投资1080万元。D标段由于地处繁华地段,征拆迁任务十分繁重,加之原有地下管道、电缆、线路及其他设施纵横交错,错纵复杂,施工任务十分艰巨,加上施工场地狭小,雨季和严寒的环境、气候干扰,工程进展面临严峻考验。因而,D标段成了人民路拓宽改造的重点地段和控制工程。为了确保在9个月内完成D标段的施工任务,该处发扬了团结协作,雷厉风行,迎难而上的传统作风。在不到半个月时间内就调集了数十台机械,组织了6支施工队伍进入施工现场,调集精兵强将,组建了项目指挥部,项目部成员在陈书记带领下,分秒必争,昼夜运转,克服了重重困难,迅速打开了施工局面。
为追赶工期,项目部全体人员都身兼数职,白天跑工地,晚上忙业务,全体参建职工急咸阳人民所急,想咸阳人民所想,他们每天看到,因施工封锁造成的其他道路上的人员拥挤,车辆阻塞,心如火焚,只有拼命干活,把工期朝前赶。7月份正值雨季时,天公不作美,每到打混凝土时,就下起大雨,但职工们仍坚持冒雨施工,从未影响工期。9月份是施工高峰期,项目部组织开展了“大干九、十月,完成主干道路面工程”的劳动竞赛,又一次迅速掀起了施工高潮,使工期大大提前。
10月30日,他们提前15天第一个完成了主干道砼路面施工,在全线质量、进度评比中名列前茅,受到了市政府和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的表彰和奖励。
三
以工期保质量,以质量促工期。工期上的游刃有余,为确保工程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项目部从上场之初就提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开工必优,出手必优,一次成优”,他们按照市政府、市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和D标甲方现场指挥部的要求,把人民路拓宽改造工程建设成优质样板工程、城市形象工程,要把人民路建设成与这座美丽的历史古城、文化古城相媲美相衬映的优质工程,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项目部在陈书记和总工王书伟等领导的带领下,上下齐动,环环紧扣,层层订目标,人人有指标,把创优规划细化到工程队、班组和人头,做到级级有压力,人人担风险。他们从三个方面入手抓工程质量:一是把好材料进口关,选优材、进好料,严格履行选材、进料、检验、试验和签字监督关,从源头上杜绝了质量隐患,为工程创优提供了保证;二是抓好质量监督控制关,严格施工程序,实行标准化作业,做到了七不,即:没有经复核的图纸不下发;未经复测的工点不开工;没有试验报告的材料不使用;未经技术交底、主管签字的工序不交接;未经岗位技术培训的队伍不上场;没有上岗证的员工不使用;未经现场内部监理和质检工程师签字的工程不计价和不计价的工程不拨款等;三是层层签订质量担保合同,实行质量终身制。从项目长到总工、质检工程师、各队队长全部实行了质量风险抵押,从月工资中抽出10%做为质量风险抵押金,对达到标准的完工后如数返还,达不到标准的,按程度扣除,造成损失的按质量合同进行处罚。同时,工地上还引入了内部竞争机制,对施工队伍实行竞赛上岗,优胜劣汰。施工中的质量监控全部实行了IS09000质量管理标准和模拟菲迪克管理,把整个工地的运作掌握在制度系统的监控之下,使工程质量控制做到了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另外,项目部还采取了多种新技术工艺和施工中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等活动。通过新技术工艺来保证工程质量的提高。如在沟槽回填中的精耕细作、虚铺厚度、电夯夯实、冲击夯、人工杵分寸和厚度的把握,以及在浇注砼的振动捣固、路面打抹等,都在施工中逐步摸索提高,对工程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种精神,一种敬业务实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精神。在四处工地上,我们多次看见项目长陈茂盛和总工王书伟、质检工程师任存祥等人,一边走路,一边用脚踏踩已铺设的人行道上的地砖,如发现地砖不平、间隔隙不匀、在砖下有空声等,就会立刻停下来,要求返工。正是这样一些见惯不惯的细节,却体现了敬业爱业精神,使四处D标的工程质量得到了可靠保证,并被甲方评为整个拓宽改造工程中的“样板标段”。
四
筑路人常说:“大雁的家在嘴上,筑路人的家在腿上”,风餐露宿,走南闯北,四海为家的筑路人最需要的就是一种吃苦奉献精神,没有这种吃苦奉献精神,就当不了也当不好筑路人,一生选择筑路,就等于一生选择了吃苦!
中铁十五局四处是一支响当当的铁建劲旅,他们曾有过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辉煌的昨天,也有着“打必胜、攻必克、干必优”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攻难克险,屡建奇功,功勋卓著的今天。84年由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今年底,又脱离铁道部,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开始了完全走向市场的“第二次创业”。他们继承和发扬了流淌在血脉中的优良传统,以重合同,守信誉在社会上获得了“金”字招牌。当年,在修建南昆线时,他们“十八勇士战草庵”的英雄事迹曾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高度赞扬。如今,在陈茂盛书记的率领下,他们又把当年“南昆精神”带到了咸阳人民路建设工地,并发扬光大。咸阳又成了四处人展示企业精神和无私奉献优良品质的舞台,在这里四处人用赤诚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留下了一串串动人的故事,一个个感人的事迹。
四处在咸阳人民路建设中能够取得好成绩,首先依懒于企业的整体实力和上上下下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投标中,处机关计划经营部门给予了大力协助,工程中标后,处领导又多次亲临工地现场检查指导。处长张海亮同志先后两次亲临工地现场指导,在人员、设备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全国劳动模范、处党委书记谢金康利用开会出差的机会多次来到咸阳工地,对如何建设企业“窗口”工程、形象工程提出了具体要求,给陈书记和项目部人员以极大鼓励支持,处机关各科室领导和业务部门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大力支持。在项目部资金短缺运转困难时,基地的干部职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不到两天时间里就集资200万元,送到了工地,保证了工程正常运转。提及此事,陈书记及项目部人员总是感慨万千:“歌里唱得好哇,团结就是力量!企业永远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作为西部狂歌中最激昂的一个音节,D标段项目部,正是他们用汗水和热血,将自己溶入了西部的大合唱。
书记兼项目长陈茂盛在投标前,由于不慎摔伤了胫椎,住院治疗,当时连说句话扭下头都得身子和头一齐转的他,在得知咸阳人民路的工程消息后,不顾亲人和领导劝阻,立即赶到咸阳组织投标。工程中标后,他被任命为项目长,深知“军中不可一日无帅”的他,不得不带病上阵,长时间忍着病痛,日夜奔忙操劳。6、7月份正值雨季,因潮湿和劳累,使他的胫椎病越来越严重,工地上也越来越紧张,正在分秒必争地追赶工期,站在工地的倒计时牌前,他心急如焚,但他始终没有因为病痛而耽误过一天工作。暑假期间,妻子前来探望,见到陈书记病成这样,禁不住眼圈湿润了。暑假过后,她本想留下来照顾丈夫,但又赶上女儿高考,婆家、娘家和自己一人支撑的家,早已心力交瘁的她,实在左右为难,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后来她一个人把母亲接到侯马,照顾女儿,自己照顾丈夫。谁知,在工地上非但没能照顾到丈夫,她倒成了项目部的义务服务员,项目部人手少,来人接待的事又多,一忙不过来时,陈书记就喊:“去叫老韦帮忙,别让她闲着。”气得妻子哭笑不得。在工地上,我们见到了陈书记的妻子,说起陈茂盛,她满腹委屈:“你去问问,搬家装修房子,他那样管过,老人病了寻医问药,都是我一个人的事。”委屈归委屈,到了她还是非常理解和支持丈夫的,“他在外面也不容易,不能分了心,影响了工作。”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女人。这句话又一次在陈茂盛身上得到了验证。
矮个子却又敦实精干的总工王书伟,是一位性格开朗,在工作上却十分较真的人,用他的话说:“技术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实现创优目标,他经常日以继夜地盯在现场,遇到了技术含量较高的施工环节,他只有通宵达旦地坚守在工地。项目部本来就人手少,技术人员更不够用,做为总工的他只好身兼数职,处理工作业务也只好放在晚上,王书伟是一位年青的总工,但为人处事仍不失老练与沉着,他不仅要把好每一个技术关口,还要为新一代更年青的技术人员做出表帅。今年4月2日,在开挖基槽时,一个年久失修的污水管突然爆裂,如不及时堵死,就会造成坍塌,长时间影响沟槽施工,但只在片刻之间,大水便涌向大街,人民路一片汪洋,陈书记二话没说,就第一个跳进水里,上午刚花了200元钱买了一双新皮鞋的总工王书伟,连鞋也没顾上脱,就抓起铁锹跳进一米多深的水里,在他们俩人的带动下,项目部和现场上的职工,纷纷拿起工具下坑堵水,直到挖通污水管道,他们才上岸。职工们说:跟王总干活痛快,说干就较劲干,说玩就尽情玩。
在王书伟和技术人员的严格把关下,图纸复杂、技术含量较高的人民路D标段没有出现任何差错,为实现全段创优,提供了技术保证。
质检工程师任存祥,平时看上去大大咧咧,但工作起来,却十分认真,在工地上他即负责质检,又是调度,忙得一天脚不停地。连朋友来看他,他都没有时间陪聊,说上几句话,就得赶快去工地。
质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稍有疏忽,就会出现纰漏,但由于他高度负责和近似刻苛的要求,才保证了工程的整体优质。
会计李金民、出纳曹永忠和试验工程师陈亿元都是身兼多职,忙里忙外,在项目部里,他们从不分你我,有事大家跑,有活抢着干,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工地上,我们还听到这样一件事:咸阳电视台的记者到工地采访,发现项目部里和工地上还活跃着一群“女兵”,他们立即把镜头对准了她们。通过采访,发现这一群平凡的“女兵”,每个人都有一串真实感人的事迹,何娟、卢小兰、杨红云、杨秀珍等人,她们把豆寇年华献给了尘土飞扬的土地,默默无闻地贡献着她们的青春年华,用她们的苦与累、勤与劳换来了城市的美丽。电视台拍了25分钟的专题纪实,记录了这群祖国建设者的平凡而又壮美的身影与事迹,在当地引起了极大反响。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无法一一记述,但我相信,总有一天,她们会把自己用青春汗水书写的动人故事,讲述给人们。
12月18日,咸阳市人民路拓宽改造工程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历时9个月的苦战落下了帷幕,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它如同一块不朽的丰碑留给了昨天,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但咸阳,这座古老而年青的城市又多了一道永远亮丽的都市风景线。
(供稿:中铁十五局四处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