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生存,需要新的技能

——走近都市贫困户

2023年10月27日

都市的繁华,掩饰不住他们的困苦,从他们一双双企盼的眼神中,折射出强烈要求摆脱困境的本能。尽管社会各界和富于爱心的人们不时为他们送去温暖,但贫困对他们如影相随。他们是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城市贫困户。日前,记者走进了这样一些特殊家庭,目睹了他们的生活境况。

现年74岁的退休职工常清智是二等乙级伤残军人,曾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至今身上还残留着弹片。走进他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的家,一股寒气扑面而来。见来了客人,瘫痪在床已十几年的老常挣扎着要爬起来,嘴里叽哩咕噜说着什么。家中一件家具也没有,床上铺盖全是烂棉絮。厨房里堆着一大堆白菜,这便是全家人的过冬菜。陪同的张家堡街道办干部和民政人员介绍说,常家是重点救济户,老人的三个子女全都下了岗,儿子36岁还打着光棍。一家人仅依靠老常和老伴一共300余元的收入维持生活,儿子曾想做点买卖,苦于无资金无技术只好作罢。

老常家是因病致贫的典型户,张家堡街办郑王村的王新元则是因残疾致贫的典型户。现年53岁的王新元本身有残疾,妻子杜小利又是痴呆,两人艰难拉扯着3个孩子,生活困苦,常吃了上顿无下顿,度日如年。今年,在街道办和民政局的资助下,王家勉强盖起了新房。记者在新房里看到,里面空空荡荡,为了不拖累政府,王新元硬拖着残体放羊补贴家用。

河东村的田振兴更是不幸,一场车祸使36岁的他成了“残疾”,丧失了劳动力。家里塌了顶梁柱,肇事司机的逃匿,又将巨额医疗费用全甩给田家。家里除了几年前建的房子外,一无所有,连过冬的棉衣都买不起,田妻想做小买卖,可一无资金,二无能力。

在西安,贫困户仅新城区就有3000户,未央区重点慰问的贫困户有60余户。

据了解,形成都市贫困户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在经济大环境下,有的企业经营不善,关停并转,家庭成员同时下岗造成生活困顿;二是天灾人祸,意外和疾病将一些本不富裕的家庭拖垮;三是一些人本身有残疾,自理能力差,导致生活艰难。针对因家庭成员多数下岗而形成的贫困,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认真履行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这些家庭的平常生活。对那些因天灾人祸,自身有残疾形成的贫困户,应在多关心爱护的同时,不妨为这些家庭尽可能提供一些诸如“脱贫贷款之类”的资金,扶持这些家庭成员学一门专业技术,开展一些如裁剪、缝纫、家庭式小工厂、书店之类的小摊点,在政策上予以倾斜,管理上给予优惠,争取帮他们早日实现脱困目标,在实质上帮助他们走上小康之路。我们期待着都市贫困户逐渐减少,更多的家庭重现活力。

本报记者赵阳

上篇:我省“2001中国体育健身游”活动启动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12/20001227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12/27/34346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