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官马大道”难行高速公路好走

2023年10月27日

“天下商埠之兴衰,视水陆舟车为转移”。自古以来,交通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然而,旧中国因吏治腐败、国力衰微,交通建设长期落后。二十世纪初,陕西陆路交通仍停留在古老的驿道(官马大道)水平上。

京西官马路一段的西安府东路——西安到潼关官路,即当时陕西3条主轴线之一。西潼官路宽三丈左右,可并行二车,部分路段用板石或卵石铺砌,经过的河、沟,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少数桥、涵外,大多涉水而过。

1905年,陕西创设“陕西铁路有限公司”,拟修豫陕铁路陕西段,但未实现。到1919年,一些官绅才着手筹划修筑公路,直到1922年,陕西第一条公路——西安至潼关间的公路才“千辛万苦始告厥成,虽全系土路,未能持久,总算为陕人开一新纪元!”

西潼公路是在历代由西安到潼关的原驿道基础上整修改建而成,路线西起省会西安,行经临潼、渭南、华县、华阴4县城,东至豫陕交界的名隘潼关,全长170公里。1923年2月15日出版的《道路月刊》如是说“西安至潼关之汽车,每日开一次或二、三次不等,视搭客多寡而定,不过六小时即抵潼关矣!”赞美之辞溢于言表。

1930年,陕西省公路局成立,接管西潼公路。次年10月,公路局由上海购回铲运机、翻土机、压路机等筑路机械,从灞桥运砂砾,在西安到临潼间试铺砂砾路面。因为是第一次使用机械筑路,不仅附近群众“争先恐后、观者如堵”,西安各机关人员也纷纷结队前往参观。

历史性的变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1974年,临潼县发动群众把县城至西安交界处长8.77公里路基加宽到12米,并铺了黑色路面,成为陕西第一段二级公路。

改革开放更使陕西交通建设如虎添翼,1986年12月25日,西临高速路以灞河桥的开工拉开帷幕,1990年12月27日举行通车典礼。历时4年,总投资达79亿元。

西临高速公路起于西安市浐河东的官厅,于临潼县城西苗家村与西潼公路连接,全长23.888公里。路面分上、下行,中央有绿化隔离带;每侧各设有行车道、超车道及紧急停车带。

西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我省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在西北公路发展史上树立了第一块丰碑。”在官厅零公里处,西临高速路修建有高25米的不锈钢“腾飞”雕塑马一座,象征陕西公路建设事业以马年为标志,开始新的飞跃。

1999年,陕西实现县县通黑色路面,晴雨通车里程达到27100公里,干线公路网等级达到2.7级,网容量日达4200辆,路网行车时速达44公里。

2000年底,随着宝天公路陕西段、乾县到法门寺旅游公路等国家重点项目的陆续建成通车,陕西省公路里程达到4.4万公里,其中,高速和一级公路613公里,二级公路3500公里,三级公路13347公里。顺利完成200亿元的“九五”全省公路交通建设投资目标任务,不仅对省会西安与关中5个地市实现了用高速公路联接,高速公路还开始向陕南秦巴山区、陕北黄土沟壑区和毛乌素沙漠地区挺进。

至此,陕西真正实现了“高山低头河让路,东西南北任车走”,“行路难、路难行”的怨声日渐换位为“走好路、路好走”的赞誉。

本报记者刘公望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一文尚贪焉敢为官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12/28/34351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