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作为西安市唯一一家全国现代企业制度百家试点企业的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公司,在国企改革和三年脱困之中,抓住有利时机,100%地打自己的品牌,走规模发展之路,使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西安乃至全省国企改革的典范。
1995年,国内缝纫机生产企业均处在低潮中,标缝公司新的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国内外市场,坚持把工业缝纫机作为100%的主营业务,走专业化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打起自己的品牌。公司腾出手来,集中有效资金,进行缝纫机的技术改造和更新,不断把工业缝纫机这块蛋糕做大,形成了平缝、包缝、绷缝、特种、绣花等系列产品的均衡发展。
在走“一专多种”经营道路的同时,该公司还通过规模经济来提高生产能力,采取联合、股份等形式,逐步吸引和团结了近200家国内为整机配套的零部件加工企业,使该公司拥有国内最庞大、最完整的配件配套体系,规模经济模式在改革中逐步确定。
100%地打自己的品牌,使“标准”成为中国缝制工业的龙头,企业效益逐年增加,今年1—11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7亿元,销售收入1.8亿余元,实现利税3557万元。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