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12月16日,《申报》载:“京师友人来信云,每日午后有西人在南海乘轻气球升高瞭望,经数时之久始翩然而下,都人莫不诧为奇观。”)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载人热气球并不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发明。据文献记载,早在1783年法国巴黎穆埃特堡,人类就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空中飞行。100多年过去后,作为当时天子脚下、见多识广的京城人,看到西方人驾御热气球自由升空眺望,仍然“诧为奇观”,其他中国人对世界科技的了解,则更可想而知。从百年前这则新闻上,不难看出当时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之大。
世界上几乎每个民族都曾梦想能离开地面,遨游天空。“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历代大量诗句表达了中国人对天上的丰富想象。中华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早把飞上天的愿望付诸实践的民族。
然而,曾在太空探索方面领先一大步的中国人却在近代史上远远落后了一大步。长期以来,在统治阶级愚昧自大和重农抑商的封建小农经济的桎梏中,科技始终被视为“奇技淫巧”,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中国既没能在原有的科技成就上更进一步,更没能及时汲取西方工业革命后熊熊点燃的现代科技文明之火,融入世界文明进步的大潮中。当人类以科技为犁翻开20世纪的历史新篇章之时,中国只能沦为世界发展大潮的看客。
航空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从无到有,取得了迅猛发展。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继苏、美、法、日后第5个完全依靠自己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999年11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苏之后第3个掌握航天载人技术的国家。迄今为止,我国人造卫星已形成4大系列,运载火箭已拥有长征系列12种型号,在卫星、火箭、发射、应用等诸多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成为全球瞩目的航天大国。 (周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