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驿马传递与电子邮件

2023年10月12日

100年前,作为大清帝国“陪都”的陕西西安,还没有一个邮局。那时八国联军进占北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及一批大臣王爷逃命到这里,各省的公文和皇上的谕旨只能通过各地的驿站辗转传递,效率之低可想而知。

中国的邮政事业历史久远,但是在旧中国发展极为缓慢。从殷商时期以至清代,历经几千年,中国的邮递通信方式一直沿用驿马传报和烽火为号,而且主要用于传递公文和飞报军情。其间,在南方沿海、沿江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镇,曾出现了少数民信局,专门办理商民的邮件、汇兑。广大的中国普通百姓几乎与邮政无缘,所以自古中国人特别重视离别。一旦有亲友远行,便往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因为从此一别就关山阻隔,音信渺茫。

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腐败无能,中国近代邮政带有典型的殖民色彩。1878年3月,英国人德崔琳把持的天津海关书信馆成立,开始收寄国内外公众邮件,这是中国第一个为大众服务的官办邮局,表明中国近代邮政诞生。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批准,正式开办大清邮政官局,这是中国国家邮政的开始,但总邮政司却是英国人赫德。直到1911年,中国才收回邮权。当时,殖民统治者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主要在沿海、沿江与国外有通商往来的海关城市和北京等地设了邮局,“西北各省无轮船可通,因之并未设局”。清政府当时还没有能力自己建设邮局,在朝廷西逃、西安急需设立邮局的时候,地方官员便颇感“为难”。直到1949年,中国的邮电局所也只有2万多处,邮路总长度70多万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邮政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截至今年11月底,我国邮路总长度已达298万多公里;邮递手段也由旧中国的骑马、乘船发展为航空、铁路、公路和水陆运输综合运用;邮政局所达到67000多个,全国已实现村村通邮。100年前刚刚开始筹办邮局的陕西省西安市,现在已有邮政局所1923个。中国邮政还与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邮关系,函件和包裹可以通达全世界。

慈禧太后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从北京发出的特快专递函件,第二天即可送到西安的收件人手里。更让人感慨时代变迁的是,现在电子邮件的传递速度快得可以秒计算了。

(赵明亮)

上篇:时刻警惕文化的流失
下篇:我国成为世界纺织服装大国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1/2001010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1/01/29490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