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书籍请拉近与职工的距离

2023年10月12日

随着“全民读书活动月”的开展,给寂寞了好长一段时间的书市注入了勃勃生机。写书者们笑了,书市老板们笑了,而求知如渴的工人们脸上却没有丝毫欣喜,因为他们无书可读。尽管启动了“网上读书活动”,但对于长年累月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朋友却是望尘莫及。

逛逛拥挤的书市,各种书籍琳琅满目、五颜六色、五花八门:武打的、言情的、描景的、写物的、古代的、现代的应有尽有。就是见不着技术书籍的影子,尤其是有关建筑施工工人的专业技术书籍。偶尔见着几本,却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老书”,可读性不强,实用性更差,已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工人求知的需求。而且价格昂贵,这对靠微薄工资生活的工人来讲,只能望书兴叹。看看今天的书市,着实给工人们的头上泼了一瓢凉水。

可话说回来,除了技术书之外的书籍是不是就不能读了呢?不是。作为工人,一是收入少,没钱买;二是工作苦累,没时间读,再说真正买来读之而可读性又有多高呢?那些出自名家手笔的作品别看它包装精美、书名醒目甚至挑逗,读起来却是“头重脚轻腹中空”。即使耐着性子读完,也只会给人增添几分消沉和失落。

当然,这不能全怪作者,归根结底是“钱”这个东西在作怪,它的诱惑力太大了。为了它,写书人也就抛弃了他们“守土有责”的那方净土。现在是经济社会,写书人已掌握了读者这种“书价高而对自己无益的书又不会慷慨解囊”的心理规则,不得不翻新花样,变着戏法让读者就范。

古人著书要历时几春秋亦或几十个春秋,而今人写书却是相声《吹牛》里的一段台词:甲说他一晚上写了三篇文章,乙说他一晚记了四本日记。现在著书立说者们果然应验了:快而多,其结果是多而不精、多而无用,做的是文字生意。

读书活动月已经结束了,新世纪的钟声也已敲响。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书市,读者们是雾里看花,工人读者们更是水中望月。作者朋友们,书商老板们,面对新世纪,你们是不是也应该为众多读者们的感受考虑考虑呢? (王学开)

上篇:商洛首座全户内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1/20010102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1/02/29494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