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省军工企业不断深入企业改革,强化科学管理,被列入1999年和2000年全省脱困的16户企业,已有13户脱困(3户进入破产序列),其中被列入去年脱困目标的7户企业全面实现了脱困,基本完成了脱困任务。
我省军工企业包括航空、兵器、航天、船舶等系统,有近30万名职工。随着改革不断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之企业自身的特点,使不少企业陷入困境。他们不等不靠,根据国家工业调整改革的方针、政策和要求,围绕改革脱困,充分依靠职工,发挥职工的聪明才干,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对企业进行改制、嫁接改造等,并建起一套现代化企业制度,使不少企业逐渐走出困境。截至去年底,该系统成立有限责任公司40户,股份有限公司13户,股份合作制公司6户,成立中外合资企业28户。西飞公司、114厂、430厂、803厂、337厂等5户企业进行了整体改制,建起了现代化企业制度。现有上市公司1户。另有西安天洁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正在积极争取在即将设立的创业板上市。去年,182厂、113厂、514厂、212厂、845厂等9户企业还被列为省上改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企业。
为了从根本上消灭亏损源,下决心推进资不抵债、扭亏无望军工企业的破产关闭,该系统有12户企业列入国家破产计划,其中有6户企业被列入国家1999年第三批破产计划。西飞公司、114厂等6户企业已列入国家债转股计划,债转股金额达13.7亿元,为企业轻装上阵奠定了基础。
目前,这些军工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抓管理的新路子。337厂围绕市场制定资本运营模式,深化改革,确立新的机制,通过技改使产品上规模,提高了企业效益。西飞公司根据航空产品制造过程复杂等特点,“模拟市场预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营管理机制,规范股份制公司运作,推进全面经济核算等八项改革工作,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148厂提出“外抓市场,内抓管理”的指导思想,确定了“一年一小步,三年上台阶”的目标和十一项具体管理办法,使企业内部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还有一些困难企业,如:843厂的瓦楞纸厂,9905厂等企业,一方面坚持走深化改革、减员增效的路子;一方面狠抓内部管理,使企业逐步走出困境。特别是特困企业212厂转变思想观念快,抓经营管理,实行“一厂多制、多级法人、分散经营、分块搞活”的办法,企业不但走出困境,还成为我省军工企业扭亏为盈的典型。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