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季度经营性亏损1261万元,到11月份提前一个月扭亏持平,再到12月份无亏全盈,红原航空锻铸工业公司去年经历了建厂历史上从没有过的大悲大喜、大落大起。
去年一季度,一向红红火火的红原厂由于经营运作不良,大幅欠产导致企业高额亏损,给当期投入、后期生产准备及职工生活带来严重威胁,生存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内忧外患使红原公司迅速做出决定,以“补欠产、扭亏损、强管理保发展”应对,通过增产增收和节支降耗两个基本途径努力实现扭亏。
公司统一布置后,工会组织职工代表14人,对一季度生产经营和资金运作情况深入调研,形成报告,下发各分工会,上情下达,使职工及时认清企业面临的形势。接着工会又在全体职工中开展“我与工厂共命运”征文活动和“厂兴我兴”教育活动,因势利导,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在教育、发动群众的同时,工会还特别重视关心职工生活。3月份未发工资,事情突然部分职工生活出现困难,各分工会紧急调动互助金,为困难职工发放救助款,金额共计10万元之多。去年4至11月,公司工会对基层一般困职工补助120人、走访特困职工101人、看望工伤病号550人次,将92人纳入“一助一”帮困对象。稳定了队伍,排解了职工后顾之忧。
通过各方面宣传和群众自我教育,职工万众一心热情高涨。在增产增收生产大干中,模具分厂职工改进技术、合理安排,使每块模具加工时间一下子减少9个班次,4—.11月更是创下制造锻模244项、工装43项、返修模具357项的辉煌成绩。修旧利废、小改小革作为节支的重要手段,2000年4—11月,职工共开展技改264项,节支93.25万元,为企业带来极大收益。红原人从废损螺丝重新攻丝、旧砂冲洗晾晒再利用、旧报纸代替油封纸等桩桩小事做起,使“补、扭、强、保”活动产生较好效果。
经过8个月的努力拼搏,红原人实际完成加工费5731.57万元,完成计划的101%;节支743.69万元,是计划的120%。不仅确保了“扭亏持平”的全年目标,且到2000年年底,开创了扭亏为盈的喜人景象。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