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企业人才谁来判定,人才如何留住?西北国棉一厂最近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受到领导、职工的一致好评。
在今年集资建房中,这个企业拿出10%的比例照顾那些工龄短、几年甚至永远都住不上企业家属房的人才。但谁是人才,让谁优先呢?这个厂决定:本人申请、由各系统各部门推荐、然后公开、演讲竞争,说出你的基本情况、工作业绩,然后由职工代表们无记名打分,依得分多少排定名次,再加上厂务会委员的打分,决定谁先谁后。结果,参加竞争的20名同志有13人最终取得集资建房优先权。
这13人中,有毕业不久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有工人、有劳模、也有中层干部,有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组长、修机工、也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人员。用厂长张登社同志的话说:只要你为企业做出贡献,只要你在某个岗位上有特殊作用,你就是人才,就会得到奖励的机会。像赵梦桃小组组长徐宝凤,近几年来小组指标年年名列第一,她本人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这次获得了优先集资建房权。工人技师叶树楠、李志军、刘宏川等,工作表现出色,技术过硬,因为年龄小,工龄短,如果按以前方法,用他们话说“一辈子也别指望住上国棉一厂的房”,但这次“喜从天降”,住房梦圆。
这个厂决策层认为,加入世贸组织,既是一次宝贵机遇,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可能出现的人才流失将对企业构成威胁。因此企业理直气壮地提出照顾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人才理念:不唯文凭、不分年龄、不计岗位,建立起一种公正、公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赛场比高低,大家说了算。 (文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