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陕西建筑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来,成果尤为喜人。这其中不乏有许许多多先进的单位和模范人物,他们勇立潮头,不甘落后,他们吃苦耐劳,不惜拼搏奉献,他们以其聪明和智慧创造了陕西建筑史乃至中国建筑史上的伟大辉煌。
这里,不论是作为重点工程建设的模范带头人,还是先进集体的优秀管理者,王福琛都可堪称为其杰出代表人物。
一
王福琛,男,46岁。现任省建二公司三分公司第三项目部经理。
人生的机遇有多种多样,当年,说不上是为了人生的追求,还是处于一种无奈的抉择,王福琛当了一名建筑工人。关于建筑工人,又苦又累,从来都不吃香,尽管如此,王福琛还是暗下决心并告诫自己:当工人就一定要当个好工人。于是,为了这个目标,他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开始了他人生的历程。
王福琛高中毕业,他并未受过高等教育,然而,他天资聪颖,虚心好学,弥补了他人生的缺憾和不足。几年后,他凭灵巧的双手,精湛的技能,出色的工作,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和信任,先当班长,再又当工长。1993年被提升为项目部副经理,随后又任项目部经理,一步一个脚印,当工人,他是一个好工人,当干部他是一个好干部,当项目经理他更是一个出色的好经理。
身经百战,王福琛参加过大大小小许多工程建设。不论是当指挥员或是任战斗员,经他手出去的工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总能保质保量完成,且深受业主的称道和赞扬。从91年底到93年初他参加并指挥建设的咸阳704厂动力生产区和咸阳钢管厂综合配套工程为例:一个提前半年全部创优完成,一个高质高效完工后,被业主大加赞赏。
当然这仅是王福琛人生辉煌历程中的一点小小的片断和花絮。近年来,王福琛任项目经理后,他又完成了六大工程建设任务。它们都被评为优良工程,不但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而且得到各建设单位的称赞并被社会各界所赞誉。
二
2000年,西部大开发的春潮涌动,战鼓正急,王福琛又肩负起了耀县水泥厂粉尘治理工作的大任。这是陕西省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造福耀县人民的一项幸福工程。干好与否,不仅仅体现的是王福琛个人成绩、贡献大小问题,而且它关系着陕建人的市场信誉关系着省重点工程决策能不能实现,关系着人民的生息安乐。
该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然而任务又很繁重艰巨,于是,在他受命之际,组织和领导就对他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铁肩担道义,王福琛义不容辞,十分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并为此立下了军令状:“请组织放心,请领导放心,一定干好工作,干不好,自己就背铺盖卷回家。”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开弓没有回头箭。王福琛自己将自己逼上了绝境,只有前进,不能后退。
王福琛一个铁铮铮的硬汉,硬汉的话说到做到。于是他一到工地,一周开了8次会议,征求意见、研究方案、组建各类管理组织体系,认真规划施工方案。
工程建设中王福琛视质量如生命,他从灰填到主体完工,不放过每个环节,就连灰填部分他都要亲自查看灰土配合比,夯实后都要一遍一遍地检验。有一次打砼时他发现石子有些大,便马上责令停工,并叫已打好的部分全部返工,当时不但职工不愿返工,而且项目部班子成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检验后也不同意返工,然而为了精益求精的工程质量,他铁着脸,最终还是返了工,事后他将此事做为经验教训对大家进行了深刻的工程质量教育。平时,王福琛要求在保证质量情况下抓好进度,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质量是第一位,由于抓质量也影响工期,他要求一定要赶回来。于是该工程建设,王福琛每天都要召开碰头会,职工三班倒,积极增加设备、人员投入,技术、管理人员解决问题不过夜。并全部实行岗位责任制。
耀县水泥厂粉尘治理工程是关键,进度是基本要求。为此在工程中他们科学管理硬化考核大胆创新。并大量使用了新工艺和新技术。仅就钢模板堵漏浆一项就节约费用达6万元之多。
该工程建设王福琛抓进度,成效显著,抓质量尽善尽美。除此,他又不忘抓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工程投入与成本等方面的工作。他不惜投巨资给职工配备了各种劳保用具,他关心职工生活,职工驻地房间冬暖夏凉。
三
该工程建设王福琛亲身力行,率先垂范,与职工同甘共苦,整天奋战在施工现场,哪里活最紧、最关键,他就在哪里。该工程工地在耀县,王福琛家在咸阳,开工后五个月时间内王福琛没休过假,就是爱人病了打来电话他也没回家,为了工程,他嗓子哑了,人瘦了,可这汗水和心血最终换回了该工程建设的大获全胜:不但工程质量优,工期提前、效益可观、职工收入增加,而且也赢得了空前的社会信誉,致使业主们慕名,又将近千万元的任务交给了王福琛及其项目部。
王福琛是二公司人的骄傲与自豪,是陕建人的骄傲与自豪!
王福琛是市场经济大潮中的铁汉子,实干家! (谯万 一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