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 灾情火急
安康地区接连五次大强度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暴涨,造成山体滑塌、泥石流奔泻,一时间河堤、公路、堰渠冲毁,通讯线路中断,农田淹没,房屋倾刻倒塌,24696人致伤,276人死亡。据统计,全灾区因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203人死亡,占死亡人数74%。紫阳、岚皋、平利三县灾情尤为严重。仅紫阳县因灾死亡人数就达214个,经济损失达两亿多元。
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国土资源部、省厅局领导高度重视。副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指示。国土资源部两派专家组赴灾区现场勘察指导抗洪救灾工作,决定拨专款对安康地区地质进行应急调查。
2000年8月 灾情即命令
受命出征,省地质环境总站立即组织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安康地区矿管局成立12人应急调查小组,兵分三路,共同承担安康地区紫阳、岚皋、平利县地质灾区应急调查任务,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划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和图形库,有计划开展地灾防治,减少损失。
2000年9月 灾情调查
6日,调查队伍乘车奔赴抗灾一线。
7日,应急调查组成员汇合安康市。
8日,三调查组分赴紫阳、岚皋、平利三县,调查工作正式展开。
去平利县老县乡关坡的路上,车到沟口,山路被毁,调查组徒步前行,到中午才达目的地,当地没水没电,午饭没有着落,大家只好啃干馍,下午6时开始返回,此时天降大雨,洪水带着泥沙下泻,同志们手拉手摸黑走向沟口,一看见在雨中足足等了数小时的司机,大伙激动地泪流满面。上车后,道路泥泞,一边是水库,一边是悬崖,车轮离边沿仅留十几厘米,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危险。路遇山洪,大伙互相背着过去,车在水中熄火,司机冒雨接火另寻出路。安康局黄自新因劳累过度休克,被抬到安康打吊针,稍有精神又回到组里继续工作。
灾后的紫阳一片狼藉,调查人员每天在深山大谷间穿行二三十公里,深入每个灾害点,灾点惨象横生,令人倍感沉痛,调查人员更觉肩上担子之重。二个月时间,调查组每天白日调查测量,晚上走到哪住哪,简单用餐后,立即在床板上整理资料、填卡片,工作12点后才休息。
岚皋县很多地区存在地灾隐患,调查组对危害大的村庄、灾害点一一进行排查。有的滑坡点车到不了,就干脆租乘摩托或租船或乘拉煤车或步行前往。所到之处,调查组人员都不失时机向当地群众宣讲有关地灾知识,提高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
2000年11月 灾情汇报
顶风冒雨,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两个半月时间一晃而过。为保护资料和设备安全,遇到危险时,大家想着就是丢了性命,也不让资料设备受损。
截至23日,紫阳、岚皋、平利三县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野外阶段工作宣告结束。整个调查组成员总计行程12000余公里,实地考察66个乡镇、856处灾害点,形成野外记录18本,填写卡片322个,拍照23卷,获取录像资料300分钟,收集各种有关资料24份,交通事故率为0,圆满完成6682平方公里野外调查任务。
通过取证分析,调查组初步提出三县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自然、人为、气象因素。
(后记,2000年12月19日,紫阳、岚皋、平利县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野外阶段小结座谈会在西安召开)。
本报记者 刘公望 通讯员 孙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