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杨志明,黑龙江省肇源县头台镇人,1931年出生,1950年被分配到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司令部当机要译电员。他曾与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并肩在朝鲜战斗生活过,而且是毛岸英牺牲前后全过程的知情者。杨志明老人回忆——

毛岸英的最后34天

2023年10月12日

□文/潘勇

当时在彭德怀司令员身边工作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参谋高瑞新,一个是毛岸英。毛岸英是彭德怀司令员的机要秘书兼俄语翻译。杨志明所在的机要处办公的地方距离彭总办公地点只有10来米远,凡是机要处送给彭总的电报都要由毛岸英签收、呈阅、保管,彭总阅后,这些电报如数退回机要处登记焚毁。因为有了这样的工作关系,机要处的同志和毛岸英的接触逐渐多了起来,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杨志明和毛岸英走到了一起,但大家在交往中仍是十分拘谨。这倒不是因为毛岸英那时已是一个团级干部,而是因为他是毛主席的儿子,这在机要员当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人们崇敬毛主席,对主席的儿子也格外的尊敬,甚至有一种神秘感。因此,在毛岸英每次问话时,大家都习惯站起来回答。后来,还是毛岸英自己把这种拘谨打破了:一次吃饭的时候,毛岸英又来到机要处,有说有笑的大家立即一点声音都没有了,几乎连饭都吃的不怎么自然了。毛岸英看了看大家,随便找个地方坐了下来,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毛岸英先开口:“同志们,你们看我长的怎么样啊?”他这一问,众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了,你看看我,我瞧瞧你,谁也不敢吱声。就在大家非常尴尬的时候,毛岸英微笑着说:“我不是青面獠牙、面目狰狞的妖怪吧?大家为啥总害怕我呢!”这时大家才明白他问话的用意。还是性格直爽的杨志明脱口而出:“毛秘书长得很帅呀!”大家顿时开怀地笑了起来。

毛岸英虽然不像他父亲那样健壮魁梧,但也是高高的个子,英姿挺拔,眉宇间透出一股逼人的英气。用他自己的话说,他长的更像母亲杨开慧。见沉闷已经打开,毛岸英接着说:“这样多好,你们不要把我当外人看,以后咱们多接触,互相多了解了解,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嘛,也不至于多少年后把同一战壕的战友给忘了。”毛岸英发自肺腑的一番话,令大家非常感动。在杨志明看来,一个领袖的儿子能这样和蔼可亲,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在志愿军司令部,毛岸英和蔼谦虚、平易近人是大家公认的,不管对谁,他总是十分热情,一点架子也没有。刚到朝鲜没多久,他与大家的感情就很近很近了。别看毛岸英平时与大家有说有笑,可工作起来十分认真,特别是在遵守机要纪律方面他对自己要求最严。虽然他是彭总的机要秘书,但每次取送电报,从不往机要室里多迈半步,每当遇到译电员翻译电报,他从来不问不看。

1950年11月23日,毛岸英遇难的前两天。毛岸英又来到机要处,从没去过北京的杨志明好奇地问起毛岸英北京是什么样子。毛岸英神采飞扬地讲开了,从几百年历史的古城天安门讲到故宫,从万里长城讲到十三陵、天坛、地坛,从颐和园讲到北海,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毛岸英学识渊博,口才又十分出色,大家听得十分入迷。这时杨志明突然问毛岸英:“毛秘书,北京那么好,那你为啥到这里来,毛主席能放心吗?”其实,这不仅是杨志明的疑问,也是当时许多人的疑问。毛岸英当时没有马上正面回答杨志明的疑问,略加思索了一下说:“那你为什么到这里来,你的亲人放心吗?你能来,我为什么不能来?”杨志明听说,毛岸英来朝鲜时刚刚结婚不久,临行时,妻子正在住院,毛岸英没有把真情告诉她,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他们的永别。

就在那天晚上,大家和毛岸英一起谈起了他在苏联时的情况。杨志明说:“毛秘书,听说你一直在苏联长大,回来后说汉语舌头根发硬,现在听你说的满好的呀?”毛岸英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与他父亲一样浑厚洪亮,“中国人不会说中国话,那岂不是忘了祖先。”毛岸英接着对大家用俄语说了一段话,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小战士大开眼界,听他流利地讲完以后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他竟说了些啥东西。毛岸英笑着说:“我方才说的是,同志们好,你们辛苦了,等战争结束以后,我请大家到北京做客,请你们一起到天安门合影。”他的话音一落,大家欣喜若狂地热泪鼓掌,整个屋子里面好象都沸腾了。每个人的心都好象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仿佛站到了天安门前一样。

然而,时间刚刚过去一天。1950年11月25日,这是一个十分普通却又让人不能忘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全国人民伟大领袖的儿子——毛岸英,在来到朝鲜刚刚34天,就永远地长眠在了这里,给他28岁的短暂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11月24日晚饭后,毛岸英来到机要处退电报底稿。当时只有杨志明一个人在屋内,毛岸英对他说:“这几天,敌人飞机轰炸很猖獗,要提醒大家提高警惕。”毛岸英说完便匆匆地走了,没想到这竟成了永诀。其实,早在这天上午,机要处已经收到了情报处送来的“明天敌机要来轰炸自愿军司令部”的破译电报。

25日凌晨,机要处的全体同志随着首长搬进了距现住房1公里多远的一个已经废弃的铁路隧道里。整整一个上午,风平浪静,连以往每天都要来的敌人侦察机也不见了踪影,平静得仿佛战争已经结束,这是入朝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到了下午,风云突变,敌机成群地铺天盖地压了过来,轰鸣声、投弹声、机枪扫射声响成一片。等敌人的一顿狂轰烂炸结束走了以后,一切才恢复宁静。

大家急忙返回指挥部,但呈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彭总原来的住房已被炸毁。更可怕的是,毛岸英在返回指挥部取材料时,正好赶上敌机轰炸,和他同去的高瑞新参谋也未能幸免。

当天夜里,志愿军司令部里所有的人都没有入睡,这一切似乎发生得太突然,大家都在默默地缅怀毛岸英同志。到午夜,由彭总署名的“绝密”电稿发往北京,向毛主席报告毛岸英遇难的噩耗。当时,杨志明和另外一名译电员怀着一种无比沉痛的心情,含着热泪译完了全文,这就是他们替自己尊敬的战友、兄长——毛岸英所做的最后一件事。

毛岸英牺牲后,大家的心情十分悲痛,很长一段时间在一起默默无语,除了完成作战任务外,再也听不到以往的说笑声。在当时那种紧张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大家化悲痛为力量,完成好各项战斗任务,以告慰牺牲的毛岸英。

从朝鲜回国后,杨志明老人特地保存了一些有毛岸英签字的手稿和军功章、纪念章,作为永久的纪念。非常遗憾的是,1998年那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冲毁了杨志明老人的家,把这些东西都冲走了,如今只剩下剩余的几枚军功章保存在肇源县博物馆里。

上篇:没有了
下篇:伊拉克艳谍潜入欧洲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1/16/29549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