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黄龙县新民道班12名道工穷则思变,集资6000元购买羊子97只、生猪2头,搞起了养殖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积极想办法搞创收的做法,为延安公路管理局已经跌入低谷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新的思路,开辟了新的道路。富县交道道班办起了肉鸡场;洛川段自办碎石厂,6人仅两个月就创造产值34000元;延川段职工集资购买4辆翻斗车,承揽了10公里油路铺筑工程,创利润30万元。在经历了近十年曲折的探索之后,延安公路管理局兴路富工工作终于进入了发展壮大的新阶段。经过五年的发展,全局多种经营总收入由“八五”末的2497534元提高到了“九五”末的24468300元,人均总收入也由“八五”末的1417.44元提高到了12842元。成倍增加的多种经营收入为反哺公路主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全局的公路养护和建设也不断跨上新台阶。
1995年年底,全市兴路富工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延安召开,新民道班的经验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延安公路管理局以此为契机,认真研究制定了兴路富工的总体思路。他们把“以养建管营工作为中心,加大机制改革力度;以公路工程市场为依托,发展壮大施工队伍;以国家加大公路建设投资为契机,加快收费公路建设”作为“三个支点”,大力开发公路工程市场、公路收费市场、公路商贸市场,从而确定了“一手抓路、一手抓副、以路为主、以副促路”的指导思想,拉开了“九五”期间兴路富工工作的序幕。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延安公路管理局逐级组建了由工会牵头的兴路富工领导及办事机构,确定了“九五”末人均年创收2000元的奋斗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与此同时,延安公路管理局从1998年起先后制定了《延安公路管理局路政管理机制改革办法》等4项改革办法,加快养护机制改革,组建公路工程集团公司,成立收费站,分流516人,并积极开发公路工程市场和公路商贸市场,大力开展多种经营搞创收,确保了养护资金的有效投入,从而达到了减少非生产性开支的目的。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大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公路工程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延安通圣公路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摊铺机、拌合机、平地机、压路机等先进施工机械的购置,使公司迅速成为装备先进、实力雄厚、机制灵活、运作规范的公路工程队伍,将县区段分散的技术、机械、施工力量纳入集团公司,又避免了各自为政、孤军作战、信息闭塞和市场竞争力低下的劣势,为开发公路工程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先后承担了国道210、309线延安境内8段137公里改建工程,省道205线、206线304线7段123公里的改建工程和过境路整治等工程,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各县区段、道班也采取“因地制宜,积极引导,放开手脚,遍地开花”的方针,通过办招待所、门市部,租赁房屋等形式,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借鉴黄龙段新民道班养羊致富的经验,大力发展养殖业;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建果园、菜园、苗圃等,租种当地农民土地,发展烤烟、玉米等种植业,壮大道班经济。五年来,基层道班仅种植业就创收78.846万元。此外,一些道班还通过对外承修机械、车辆,提供技术咨询和有偿服务等进行创收,大大改变了班容班貌,也改善了职工的生活待遇。
通过兴路富工工作的开展,延安公路管理局分流富余人员516名,不仅降低了养护费用的不足,改变了挤占养护经费的现象,而且确保了养护资金的有效投入;各县区段以多种经营得到的资金或购置的机械,直接投入公路养护中,大大缩短了水毁抢修和塌方的处理时间,保证了公路的安全畅通。延川段从1995年到2000年的五年间,累计将60万元的三产创收资金投入到了公路养护中,促进了养护任务的完成。局机关仅2000年一年就从自有资金中拿出160多万元,为养护单位购置了养护机械,有力地提高了养护工作的开展。兴路富工工作的开展还大大提高了职工的福利待遇,改善了职工工作环境。九五期间,全局一线职工年收入平均增加了1倍多,延川段、通圣公司1、2、3、4处等兴路富工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年收入在原工资基础上增加了2倍。
该局还出台了《关于加快职工住宅楼建设的决定》,采取计划安排一点、单位筹集一点、个人集资一点的办法,共建职工住宅楼14栋450套,使职工住房面积由“八五”末的户均35.4平方米提高到68.4平方米。新建办公楼3栋,装修和改造了机关办公楼,新建道班14个,使全局的办公、住宿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在这一进程中,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得到了锻炼,全局职工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由于养护经费短缺,油路超龄和交通量增加等原因,近年来,养护工作的难度日益增大,面对实际困难,“九五”期间,延安公路管理局还抓住国家加快公路建设这一机遇,相继建成湫沿山、京兆、青化砭3个收费站,不仅提高了公路的技术等级,改善了运输条件,开辟了增收渠道,而且还分流了人员,减少了养路经费短缺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