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培德 刘晓波 王耀进 董永军
求真务实的指挥部
——记安石二级公路石泉工程建设指挥部
安康,一处群山环抱的宝地,这里青山绿水,这里风景秀丽。然而,由于大山的阻隔,由于江河的纵横,交通的落后使这块土地上生活着的世世代代的人们总也赶不上时代进步的节拍。生活的贫困,经济的落后,迫使勤劳勇敢的安康人民树立起了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和信心。
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年代,安康丰富的物产要出去,外面先进的东西要进来,解决交通这个制约经济发展“瓶颈”的矛盾便日益显现出来。
为尽快改变安康公路交通的落后局面,解决瓶颈制约矛盾,安石二级公路石泉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十三名职工在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的倾斜扶持下,在安康地委、行署的直接领导下,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头脑,依靠全区各级人民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自身的艰苦努力,克服了资金短缺、工程艰巨、地质复杂、装备落后等诸多困难,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安石二级公路建设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安石二级公路石泉工程建设指挥部承建的石泉段工程做为安康的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展现出了安康交通人与天斗、与地斗的铁骨风采。已完成的一期工程和即将完成的二期工程将呈献给安康人民一条奔向富裕文明的康庄大道。
采访时,总指挥长王照泰告诉我们:“石泉段二级公路工程起于国道316线K2003+100的汉阴县城关镇,沿平梁、高梁、池河、马关岭、石泉火车站,止于石泉汉江大桥南端,全线长31.35公里,设计标准为山岭重丘区一般二级公路,行车速度为40公里/小时。一期工程投资8448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446.48万元;二期工程投资1.33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156.52万元。它的建成通车,将使安康的公路建设事业翻开崭新的一页。”
从主人的介绍,我们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在这崇山峻岭间,在江河纵横的秦巴汉水之间,一条宽阔的交通大动脉将会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多大的推动作用,安康人民一定会铭记在心的。
王照泰还告诉我们:“安石二级公路自开工建设以来,得到了沿线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参加建设的中铁十一局、中铁十九局、中铁十五局、中铁十三局以及咸阳路桥公司都派出精兵强将,调集精良装备,克服了自然环境艰苦和沿线施工难度大的种种困难,终于向安康人民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是的,在安石二级公路的建设期间,总指挥部一班人本着务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按任务目标倒排工期,然后分解到月,到项目经理部,并通过每月一次工程调度会、每十天召开一次现场检查工地会等方式每天到工地监督和促进工程进度。在质量上,他们实行“双保一奖一罚”责任制,并分兵把口,责任到人。指挥长负责全面指挥协调;责任副指挥长柳建平负责现场生产;何小丁、谭小平2名副指挥长负责征地拆迁等外部环境协调。工程部部长严正涛、副部长李宗坤、技术人员廖帮友、财务部部长雷绍兰、出纳代新燕、办公室主任史启峰等各把一关,各负其责,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与筑路工人日夜并肩战斗,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指挥部的同志出现。
由于他们严密周到的部署和严格细致的管理,工程进展顺利,工程质量优良,用他们的汗水和实际行动为西部大开发和安康经济的大发展做出了他们应做的贡献。
汉江再添新画廊
——中铁十一局五处安石项目部高标准起步创精品工程纪实
中铁十一局五处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二十九团,1984年兵改工后并入铁道部。这支铁军队伍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屡立战功,在祖国的和平建设时期和战争时期,他们转战南北,志在四方,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为祖国人民修筑起了一条又一条的钢铁大道,被誉为“铁路建设的突击队”。
五处仅在陕西境内就先后承建了西康铁路、西康二级公路、神延铁路、安石二级公路二期工程N5标段、安石二级公路汉恒段等一批重要的工程,不仅享誉路内外,而且也将自己的队伍素质和整体实力展现给了三秦大地和陕西人民。
此番,五处中标安石二级公路二期工程N5标段后,立即组成了以五处总工程师王维高为项目经理、党委书记的强有力班子,桥梁工程师王卫华任项目部总工,五处副总工程师冯运增、五处副总经济师付文德任项目部副经理,杨连生任项目部党委副书记。由此可见五处在这一项目上所倾注的信心,他们提出的口号就是:“高标准起步,创精品工程,为造福陕南人民建功立业。”
N5标全长2.61公里,其中石泉汉江公路大桥是316国道改建工程中的一座结构堪称全国第一的重要桥梁,大桥位于石泉县城以南约13公里处,全长292.54米。由于该桥位于马岭关隧道出口处,加之一面是汉江,一面是阳安铁路,中间是道路,施工现场十分狭窄,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项目部成立之初,五处人就给这块硬骨头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他们认为:在激烈地市场竞争面前,面对严峻的形势,在这非常时期,自己别无选择,只有干好汉江大桥,才无愧于五处人的希望和重托。
做为五处进军大西北前沿阵地,汉江大桥的建设工程是他们兵改工以来承担的工程技术含量最高的施工项目。特别是汉江大桥悬臂浇注梁曲线半径在全国同类产品中位居前列,在全省属最小,此桥位于弯道上,平曲线半径为429米,桥墩高达40米,桥面上纵向变坡点,最大纵坡达2.5%,是一座典型的斜弯、坡连续钢构桥,属陕西省公路研究所科研攻关项目。
面对这一切,五处安石项目部进场后首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直接施工汉江大桥的五公司领导,职工代表到渝合路嘉陵江大桥参观学习,随后,项目经理王维高亲自带有关人员到京张高速公路党家沟大桥工地取经学艺,之后,还到西安与该桥设计人员和桥梁专家共同研究施工方案,特别请他们提出对该桥挂篮设计的宝贵意见。为大桥的顺利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施工中,他们明确了三个服从,即施工服从进度、进度服从质量、质量服从精品,明确了开工必优,一次成优、样板引路,建造精品工程。提倡“高标准起步,高效率运作、高质量取胜,高效益回报”,使参战人员从思想上树立创优意识,确保工程质量。
五处人在汉江大桥工地上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感慨的动人故事,在这里不能一一叙及,但有一件还是要说的,因为这件事反映出了五处人的精神风貌,不可不说。
去年12月31日,也就是新世纪之交的前夕,五处人为了向新世纪献上一份厚礼,决定浇注完最后一个桥墩,此时却又赶上上游水电站发电,河水猛涨至桥墩围堰50公分处,项目部副经理冯运增和职工一起扛沙袋加高围堰保证浇注顺利进行,经过奋战,终于在新世纪到来之前完成了桥墩的浇注。望着耸立在滔滔汉江上的桥墩,仿佛我们又回到了刚刚过去的那个世纪,五处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将自己的历史定格为辉煌。
重造河山
——中铁十五局一处安石二级公路项目部依靠科技创新铸精品工程纪实
采访中铁十五局一处安石二级公路项目部的时候,正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节,刺骨的冷风吹过大地,群山和河流沉浸在一片萧瑟之中。但我们在他们的建设工地上却感受了涌动着的春潮,但见工地上彩旗飞扬,机声轰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项目经理贺修军到工地去了,接受采访的项目总工程师彭光华告诉我们:“贺经理这人闲不住,工地就是他的办公室,工程上出现问题他在现场就处理了。还有书记康振玺也一样,在我们项目部,领导基本上都在一线,和工人们一起在工地上办公。”听了这番话,我们仿佛对刚才在工地上看到的情景有了一个很好的答案,施工苦,公路施工更苦,在大山里修路就更苦了,领导干部能在这种情况下和职工打成一片,这无疑是一种号召力和鼓动力,工地上的热闹景象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中铁十五局一处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光辉历史的铁军劲旅。几十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共和国的铁路和公路建设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是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将他们召唤到了陕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由他们负责施工的安石二级公路石泉段二期工程N3标段线路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起于316国道K2022处一期N2标终点,经马岭坝,两次跨越池河,终于马岭关隧道人口处,全长1.73公里;第二部分起于N6标段尾,线路沿阳安铁路北侧下方依汉江向西经石泉火车站下方居民区,终于石泉汉江大桥以西550米处的316国道与210国道的重合,全长2.875公里。
该标段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谷地内,主要地貌为汉江谷地,沿河岸地形复杂,加上阳安铁路在修建过程中倾倒了大量的弃渣,给工程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第二部分又位于汉江南岸及阳安铁路北侧的四级公路旁,树木繁多,村镇人口密集,给施工拆迁都造成了困难。
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中铁十五局一处项目部的人们没有向困难低头,他们将该工程看成是一处进军大西北的桥头堡阵地,立志要在这秦巴山区高扬起一处的旗帜。
在桥梁预制上,他们采用新工艺,新方法,依靠科技创新,自己设计了两套新型钢模,不仅加快了工程进度和提高了工程质量,而且还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目前,他们所创新的这一工艺在全省公路系统都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
他们为了向安康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了重造秦巴山区美丽的山河景象,从进入工地的那一天起就给自己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质量目标: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三座大中桥、长大挡墙及路基工程创省、部优工程。
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他们从原材料抓起,狠抓过程控制,坚决贯彻中央提出的质量终身制,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通过严格的管理和严密的措施来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用一流的创新精神,一流的工程管理,造就一流的优质样板工程,造福一方百姓,留下一座丰碑。
马岭关隧道显神威
——中铁十三局三处安石公路项目部创建一流工程巡礼
国道316线马岭关至石泉段改造工程N4标段马岭关隧道位于安康地区石泉县马岭关。隧道全长645米,是安康地区目前建设的最长的公路隧道,也是本段线路的重点控制工程。
中铁十三局三处中标后,组织精兵强将,调集优良装备,决心要在马岭关隧道上一展中铁十三局的雄风,显示一下三处的威名。
在项目部里有在西康线上获得过“火车头奖”的安熔南任经理,有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韩焕明任总工程师。强将手下无弱兵,安石项目部的施工人员大都是在重点工程上屡经考验,业绩显赫的筑路英雄。
马岭关隧道开工以来,中铁十三局三处项目部在安石二级公路指挥部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克服了种种困难,特别是在前期的征地拆迁,工程砂石备料方面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地方和上级的支持,激发了三处人拼搏争先的劳动热情,他们在刚刚过去的2000年结束时,就完成折合成洞150米,其中上导开挖248米,下导完成65米,洞口明洞全部完成的好成绩。
在马岭关隧道工地采访时,主人告诉我们,在他们的建设工地上,困难多,办法也多,任务重,好人好事也多的这样一种说法。
话说去年10月份,由于地质原因发生大的山体滑坡,隧道工地损失惨重,不仅拱架全部砸塌,还有1000多方的土石涌入隧道,把已喷锚好的仰坡坍掉损坏,广大职工为保工期,精心组织抢险,重新开挖边仰坡,分三班倒,不分昼夜,终于挽回了时间,保证了进度。
还是在这个月,雨水较多,职工们冒雨施工,穿着雨衣不方便工作就脱了雨衣干。为了使围岩不松动,他们一炮不放,用钢钎风镐一点一点地挖,经过职工们的苦干巧干,终于完成了洞口刷坡、清除坍体的任务。
2000年12月31日,又一次出现的塌方,把导管全部坍掉,而且把支好的喷锚拱架拉断,工作平台全部砸断……新世纪开始之前,大自然又一次把严峻地考验给了十三局三处的勇士们,他们没有退缩,而是以“烈火见真情,路遥知马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面对着这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困难。
为了马岭关隧道的早日建成,他们中有人把婚礼办到了工地,有人把婚期拖了又拖,有人家里父母孩子有病也一声不吭地坚守在工地……
为了西部大开发,为了造福安康人民,为了中铁十三局三处的荣誉,奋战在马岭关隧道工地上的三处人付出了很多,这里的山山水水会记住他们奉献,安康人民会感激他们。
长安坝上谱新歌
——中铁十九局四处安石公路项目部长安坝隧道留美名
组建于1949年的中铁十九局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九师。1984年整建制并入铁道部。这是一支有着辉煌历史的筑路铁军,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近些年里,中铁十九局的全体干部职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努力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的建筑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他们的施工领域不断拓宽,企业的声誉日渐隆起。连续三年入选中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和最佳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后,在1999年荣登辽宁省建筑企业百强榜首。作为十九局的四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固定资产已达9070余万元,年生产能力达8亿元上。
采访中铁十九局四处安石公路项目部时,恰遇肖雪峰经理出差在外,接待我们的段副经理向我们介绍:“肖经理是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的行家里手,曾任十九局一处三公司经理、西康铁路指挥长,一处总经济师,现为四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这次到安石公路亲任项目经理就是要实现四处人‘干一项工程,出一项精品,铸一块金牌,留一片美名,占一席市场,交一方朋友’的诺言。”
看来,四处人是有备而来,他们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这次他们承担的安石二级公路N6标段全长3.7公里,其中有344米长安坝隧道一座,大、中、小桥各一座,共164米,涵洞13道,路基土石方23.95万立方米,总投资2379.3万元。
长安坝隧道虽不长,只有344米,但工程虽小,困难不少。为了保质量,保进度、保安全的完成长安坝隧道的建设任务,四处人克服隧道出口地形地质差,隧道人口进口偏压浅埋等许多困难,在工期要求紧,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发扬四处人“永不言败”的精神,在项目经理肖雪峰的带领下,几经反复,几经讨论,采用“光面预裂爆破”施工技术,制定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测量”的施工原则,使开挖工期和质量都得到了保证。
在工程建设中,他们还采用ZM-1型早强锚固药包、复合土工膜无铆钉张挂防水等一些先进的施工方法,既保证了质量,又使创优奠定了基础。
“保优质工程,创陕南精品”,这是中铁十九局四处来安石公路时立下的豪言壮语,如今长安坝隧道的施工质量得到了业主的好评,安石二级工路石泉工程指挥部也给予了他们高度的评价。就连当地的百姓也纷纷传说着十九局四处的美名,长安坝上的这首新歌势必会被安康人民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