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古城西安展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市容环境大整顿。一时间,那些占道经营的饭馆、货摊不见了,大街小巷变得整洁、畅通了。整顿市容环境是西安市民久已盼望的,世纪之交的这场力度颇大的整顿,使得古城过去那种脏、乱、差的形象大为改观。但围绕这场环境的变化,却引出了市民们颇为关注的话题。
长期以来,令西安市的市容、环卫、工商等部门头疼不已的问题便是占道经营屡禁难止、市容环境又脏又乱。货摊、饭摊凌乱无序、背街小巷拥挤不堪,自然与一座旅游城市的形象相去甚远。尤其是夏日夜晚,烤肉摊浓烟滚滚、街面上污水横流。不过,习惯了拥挤、习惯了过“啤酒加烤肉”的夜生活的西安市民,面对突然间变得整洁然而有点儿空荡的街市,竟有点儿摸不着北的感觉。环境的变化带来了生活习惯的变化,不少市民反映现在就餐难、买菜买馍难,想吃烤肉却满大街寻不着烤肉摊。团结西路一带的旧书摊曾是那些嗜书成癖者常去光顾、流连的地方。一夜之间旧书摊荡然无存,不能不让爱书者感到遗憾。逛花市鸟市,吃涮锅烤肉喝啤酒,这是西安市民曾为之惬意不已的生活。但露天市场取缔了,涮锅摊烤肉摊找不着了,不能不让一些市民感到:街市整洁了,却比过去冷清了。
市容大整顿,受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个体经营者。据了解,这次已被取缔或将要取缔的小餐馆中,有近四成的店主是下岗职工。还有另外近四成的是无业人员。他们本来靠临街的饭馆、门面勉强度日,取缔后,生计便成了问题。一座城市总要容纳为数甚众的无业人群,一支庞大的失业大军。他们依赖城市的消费群体讨生活,也为人海人潮的城市增添了繁华景象。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整顿之后,他们不知道往后的日子该怎么办。
城市是消费高度发达与集中的所在。市容整顿不单纯是一个环境卫生问题,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甚至还是一个文化问题。它包涵了无业人员的就业问题、生存问题,包涵了消费理念的转变,也包涵了市民生活习惯的转变问题。另外,街市常常是一座城市文化生活与民俗生活的象征。北京的大栅栏、上海的城隍庙、武汉的汉正街,无不展示着各个城市光怪陆离、斑斓多彩而又风味独具的一面。作为一座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古城,西安人的生活有着自己的习惯与风格。吃红油辣子凉皮、喝糊辣汤,过一过边嚼烤肉、边灌啤酒、边任意瞎扯的露天市场夜生活,这已成了西安的某种象征与风味。不透过民俗的心理来看待市场整顿,难保还会像以往的历次整顿那样,“复辟者”将卷土重来。
市场是城市的核心部位,与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消费容纳能力和市民的经济生活、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因此,治理整顿市场是一个综合问题,绝非一蹴而就。西安要改善投资环境,建成一座外向型的国际化大都市,治理整顿市场环境势在必行,也符合长远利益。但正如拥挤混乱不等于繁荣一样,单纯的干净整洁也不等于繁荣。西安需要自己的大栅栏,需要整顿之后的繁华景象。而这其中,就业问题、如何借助市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如何使第三产业更加健康有序而真正成为城市经济的增长点等等问题,无疑是与市场整顿的话题有关而不容回避的现实。
■本报记者 辛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