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立春之后,大地回暖,在洋县境内,人们能看到成对的朱鹮飞来飞去,欢快地鸣叫个不停,自由“恋爱”,订下终身,并开始共筑爱巢。
洋县野外生存的朱鹮目前已有125只,人工饲养达127只。每年一月,朱鹮开始“谈情说爱”,一旦与对方确定“婚姻”关系,二月份就开始共筑爱巢,三月份产卵,四月小朱鹮出壳。记者从洋县朱鹮保护站了解到:目前野外的朱鹮成双成对,鸣歌高吭,每天飞来飞去,形影不离,寻找草棍、树枝等物,共筑爱巢。这时也是朱鹮保护工作难度最大的时候。一些不法分子在汉江沿岸投毒捕杀水禽,这也会伤害觅食的朱鹮。为此,朱鹮保护站加大了保护力度,目前,已查获毒饵源3处5堆。并先后在洋县、城固等8个乡镇发现数只伤病朱鹮,3只患病朱鹮,在保护站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它们现已全部康复。
目前,朱鹮准备进入产孵期,从高海拔区移到低海拔区,活动范围相对集中。工作人员从去年11月上旬开始,在汉江沿线及谢村镇、戚氏镇辖区内6处朱鹮集中觅食区多次投食,投放活泥鳅400多公斤,四次组织百余人的专线巡护队,加大对朱鹮活动集中地区的巡逻。
朱鹮保护站站长何自强告诉记者:目前,在洋县周围,人们经常能见到成双成对的朱鹮在乡村、田野、河边飞翔、觅食,一些高大树上,朱鹮在选址筑巢,工作人员在筑巢的树下也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朱鹮在安祥的环境中产卵、孵化、育雏。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