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从“左公柳”、“马家杨”谈起

2023年10月14日

刘骥良

在312国道西安至伊宁间的漫漫长路上,公路两旁常能看到一些苍老的、疙疙瘩瘩的老柳树。这些老树虽然满身疮痍,却依然枝繁叶茂,这就是“左公柳”,相传为进军新疆的左宗棠所植。当年,左宗棠率领三千湘军子弟兵,一边行军打仗,一边修路植树,他的身后是“官道新柳遍陕甘”的一片郁郁葱葱。左宗棠之后,还有一个带兵栽树的马步芳。他命令士卒在青海湖两边的道路上栽植了近20000株钻天杨,至今仍然是青海湖一景,被当地人称为“马家杨”。

为什么“左公柳”、“马家杨”能半个世纪以至历尽百年沧桑而保存至今?据说,左宗棠当年一边植树,一边沿路发通告,要求民众爱树护树;而马步芳的护林措施则更为严厉,他不但贴告示,而且还制定了强硬的护林法。如发现砍伐树木者杀头;树下拴马者鞭笞五十等等。于是,这些树木便得以无忧无虑地生长,至今仍无人敢动。

解放至今,我们栽植的行道树可以绕地球一圈半,但每年能保存下来的却只占栽植的15~20%左右,与如今的年年栽树不见树的情况相比,我们的护林手段似乎还不如这些行伍之人?到过西北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在毛乌素沙漠,还是在宁夏西海固,抑或是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有绿树的地方就是有生命存在的地方。破坏了生态平衡,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楼兰古城的消亡就是前车之鉴。

然而,面对人为破坏、家畜损坏、乱砍滥伐,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对行道树的管护、处罚有着详尽的规定,但公路部门在具体操作中势单力薄,有法难依,损坏树木的案件难以得到应有的查处。于是乎,年年栽树不见树的状况也就不难理解了。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2/20010223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2/23/30285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