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煤炭企业,在即将破产的“最后关头”逆向思考:“你能说这世界已经不需要煤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然而为什么卖不掉?“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没有适应市场的产品!”于是,该企业“猛回头”,迅速调整经营策略,把过去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产啥卖啥”改为“需啥供啥”。这样一改,使企业与市场之间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关系,从而创出了多品种、低成本、适合用户需求的新产品,冲出了煤炭市场的低谷,创造了资产比10年前暴涨2000倍的奇迹。
该企业的经营理念,不从“本”出发,反从“根”着眼,这条经验对于当前困难中的企业非常重要。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工人辛辛苦苦生产的产品会无人问津?大部分经营者往往都会采取以下几种策略:一、在生产渠道上挑毛病,偏面认为可能是生产质量问题;二、在销售渠道上挑毛病,偏面认为促销人员无能;三、降价销售,因为产品积压太多,无法收回资本。其实,越是困难企业,员工越会“精益求精”。那么,企业不景气的原因到底在那呢?可以这样说,就是企业单纯害“相思病”,往往仅从本身利益出发,一味追求自身发展,而忽略了消费者的利益,最终产生了企业愿望与市场需求相去甚远的事实。这是企业经营的误区,是与市场经济规律完全相悖的。
其实,企业会不会逆向思维,能不能换位思考,说到底,还是观念的问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再次重申转变观念问题,可见转变观念对企业来说多么重要。观念不转变,企业只能瘦马拖疲,疲马拖垮,垮马拖死!一切的实践证明:重要的不是会不会干的问题,而是会不会想的问题。
(刘章建)